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周宏灝教授作報告
醫學科學院院長、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尼克?萊蒙院士作報告
為慶祝合校十五周年,推進我校精準醫學發展,6月4日,由我校醫學科學院、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基礎醫學院聯合舉辦的“學術引領,開拓創新”合校十五周年高端學術論壇暨“醫學名師名家講壇”學術活動在新校區第二報告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周宏灝教授,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院長、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尼克?萊蒙院士,中南大學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專家劉昭前教授、張偉教授應邀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醫學科學院、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基礎醫學院負責同志以及我校200余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周宏灝院士作了題為《精準醫學及個體化醫療進展》的學術報告,著重解讀了精準醫學和個體化醫療的內涵和最新進展,提出患者的基因組篩查,尤其是藥物代謝酶的基因組學分析,有利于確定是否具有藥物特異性的靶點分子,預估藥物的效應和劑量,并有效避免潛在的藥物毒性作用,因而個體化治療和精準醫學的發展是國際和國內醫藥發展的大方向。
尼克?萊蒙院士作了題為《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個體化醫療》的學術報告,報告深入具體地介紹了個體化治療在英國的發展現狀,包括從宏觀微觀聯合的多元化研究腫瘤發病機制的TRACERx項目和由政府部門和商業機構共同參與的、涉及風濕性關節炎、肝炎以及精神分裂癥等多種疾病的個體化醫療的研究項目等,為我校推進個體化醫療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劉昭前教授以《心血管藥物的個體化用藥》為題,詳細地介紹了其課題組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心血管疾病個體化治療的現狀和重要進展。張偉教授以《藥物基因組學生物標志物在藥物不良反應檢測及新藥臨床實驗中的作用》為題,介紹了藥物基因組學生物標志物在藥物不良反應檢測及新藥臨床試驗中的意義,提出預先對受試者進行基因檢測和分組,能夠提高檢測效率,大大縮小新藥臨床試驗的樣本例數,縮短新藥研發時間。
四位教授的講解深入淺出、詼諧幽默,并與師生進行了良好的互動,現場氣氛活躍熱烈,讓在場師生享受了醫學前沿進展的學術盛宴。
本次活動的舉辦,活躍了我校醫科學術氛圍,拓寬了師生的學術視野,對我校精準醫學和個體化醫療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孫常程 供稿)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6-15 1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