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5日,由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承辦的民族地區使用漢字的歷史與現狀專題研討會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興義市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出版機構的專家、學者6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會議開幕式由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雷勵教授主持,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可訊,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所長鄧章應教授,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黃行研究員先后致辭,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運富教授代表主辦單位講話。他指出,發起這次研討會基于近年來對“跨文化漢字研究”的思考,少數民族地區的跨文化漢字研究內容豐富、前途廣闊,是一個值得開拓的新領域,為了推動更多人和單位關注這個領域的研究,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跟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共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跨文化漢字研究中心”,并聯合西南大學舉辦了這次會議。
開幕式后,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李運富教授與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雷勵教授交換簽字協議書,共同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跨文化漢字研究中心”揭牌。
隨后的大會主題報告階段,黃行研究員、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編輯室主任王世友、貴州師范大學史光輝教授、廣西大學林亦教授、廣西大學覃鳳余教授以及李運富教授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分組討論期間,40多位專家學者先后發言,各位專家學者在熱烈融洽的氛圍中切磋新材料,探索新方法,共創新學問。
研討會閉幕式由貴州師范大學吳國升教授主持,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張素鳳教授和李運富教授作總結發言。
據悉,此次研討會共收到會議論文50多篇,涵蓋了跨文化漢字研究的各個方面,會議討論熱烈精彩,達到了預期目標。研討會對漢字文明研究中心開展與各地兄弟研究機構友好合作的模式進行了有益嘗試,既開拓了跨文化漢字研究的新視野,也擴大了鄭州大學的學術影響。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跨文化漢字研究中心”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