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8日,由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河南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主辦,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鄭州大學中國土地法律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十三屆中日公法學論壇”在鄭州大學舉行。河南省法學會副會長賈世民、鄭州大學副校長韓國河出席,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鄭州大學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沈開舉主持開幕式。
韓國河副校長在致辭中對參加論壇的中日學者和專家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鄭州大學的基本情況。韓國河副校長指出,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兩國的交往悠久而綿長。早在盛唐時期,遣唐使把代表當時中華法律文化最高成就的《唐律疏議》帶入日本,對日本法律制度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清朝末年,部分中國學者從日本帶回了西方法律制度,開啟了中華法系變革的新篇章。中日公法學論壇吸引了兩國優秀的憲法學和行政法學者參加,在加強中日公法學學術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此次中日公法學論壇就是兩國學者繼續推進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會議。他希望各位專家暢所欲言、深入交流,為中日兩國的法治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賈世民副會長在致辭中對中日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認為,此次論壇的主題“公法與善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針對性與實踐性。中日兩國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存在著廣泛的交流,在法學淵源上也有著密切聯系。他希望在本屆論壇上,中日兩國學者能夠暢所欲言,充分溝通,也希望研討會上形成的學術成果能夠為國家法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小山剛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非常高興能來到中國、來到中原和各位憲法、行政法學界的中方學者進行交流。日中兩國定期輪流舉辦的公法學論壇在增進雙方相互了解,促進雙方學術交流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希望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同鄭州大學法學院在內的中國法學院校的交流與合作。
本次論壇以“公法與善治”為主題,涉及四個單元,分別為“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財政憲法學問題”、“城市治理法治化”、“土地管理法修改”。來自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大學、九州大學、流通經濟大學等12所日本高校和來自中國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山東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鄭州大學等20余所中國高校以及來自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河南省國土廳、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法院等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共100多人參加了論壇,并就相關單元的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會的中日雙方專家學者以相關單元的議題為中心,結合所在國存在的國家治理和社會問題,從憲法與行政法學的角度切入,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閉幕式由來自山東大學的牟憲魁教授主持。日本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法務研究科戶波江二教授、鄭州大學法學院院長苗連營分別發言。
中日公法學論壇是由山東大學法學院和早稻田大學法學部共同發起,在中國和日本高校舉行,至今已舉行了十三屆。該論壇吸引了兩國優秀的憲法學和行政法學者參加,在加強中日公法學學術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李文杰 供稿 李憲 攝影)

第十三屆中日公法學論壇在鄭州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