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舉行東亞國際音樂考古學會第八屆年會暨絲綢之路沿線音樂文物展演活動
日前,由鄭州大學、河南省博物院、東亞音樂考古學會主辦,校社會科學研究院、音樂學院、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和洛陽市博物館協辦的“第八屆東亞國際音樂考古學會年會暨絲綢之路沿線音樂文物展演”活動在鄭州大學舉行。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則斌、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河南省博物院副院長張得水、副校長劉國際出席開幕式,相關單位負責同志,來自韓國、日本等國家及臺灣地區高校的知名專家學者,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山西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沈陽音樂學院、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及東亞國際音樂考古學會會員等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音樂學院常務副院長陳艷主持。
劉國際副校長致辭。他對于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共同舉辦此次活動的各單位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指出,鄭州大學具有中原歷史文化、開放辦學、綜合培養和獨特歷史四個學術文化特點,形成了鄭大自己的學術優勢,音樂考古這一學科在鄭州大學有著優渥的生長土壤,河南異常豐富的音樂考古研究寶藏為音樂考古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片廣袤的學術空間。他表示,今年學校聘請了音樂考古學家王子初研究員,王先生已經組建了一支優秀的音樂考古研究團隊,并以此為基礎,正式成立了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他對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并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李則斌副所長代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館這三家共建單位,對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的揭牌成立表示祝賀。馬蕭林副局長、張得水副院長、韓國漢陽大學權五圣教授、音樂學院院長鞏偉等領導和專家分別發言。最后,由東亞音樂考古學會會長、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子初研究員發言,對南京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及湖北省博物館等共建單位表示感謝。他介紹了鄭州大學建立音樂考古研究院的優勢,提出了音樂考古研究院未來的工作目標和重要任務。
研討會上,王子初研究員、權五圣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孔義龍教授等專家依次做了主題發言。來自中國、韓國、日本、臺灣地區的學者們各自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內進行了音樂文物、古代音樂的展演活動,令與會學者耳目一新。本次東亞考古學會年會還為權五圣教授頒發“玉磬獎”,以表彰其多年來對中韓音樂考古學術交流所做出的貢獻。
之后,全體代表參加了在洛陽博物館舉行的絲綢之路沿線文物展演活動。當晚,來自河南博物院、新疆哈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和韓國國立國樂院的中韓著名音樂家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演出。曲目包括《遠古的回響》、《詩經?商頌?玄鳥》、《詩經?小雅、鹿鳴》、《拋球樂》、《水龍吟》、《中羽樂?言樂》、《扇子舞》、《繡娘舞》、《快樂的女孩》、《萊帕爾》、《胡騰舞》、《猗蘭操》、《瑞鷓鴣》和《洛陽春》等。
據悉,鄭州大學音樂考古研究院是全國乃至世界高等院校中首家專門研究音樂考古學的機構,音樂考古研究院依托學校學術平臺,打造中國的音樂考古學研究中心,為東亞乃至世界音樂考古學家提供一個良好的學術成果交流平臺,建立一個東方音樂文物最豐富的資料寶庫。(王希丹 供稿)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6-15 11:29:29
豫見鄭大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