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學報哲社版舉辦教育部名欄“美學?環境美學”建設專家懇談會
4月18日,由學報哲社版主辦的教育部名欄“美學?環境美學”建設專家懇談會在新校區綜合管理中心第三會議室召開。教育部名欄評審專家劉建生、龍協濤、張耀銘、姚申和省教育廳社科處處長王亞洲應邀與會,高丹盈副校長、張倩紅副校長和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學報、河南大學學報、許昌學院學報等教育部名欄期刊主編及美學、環境美學專家共20余人參加了會議。
高丹盈副校長致歡迎詞。他對各位專家多年來對我校學報哲社版的支持表示感謝,對學報哲社版近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尤其是中國出版政府獎的獲得,表明了我校學報哲社版已成為全國地方大學學報的一面旗幟,充分展示了我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實力和學報的辦刊水平。但與此同時,學報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優勢發揮不足,特色還不夠鮮明,還缺少一些重大的、有影響力的選題等,因此,希望哲社版能以這次名欄建設專家懇談會為契機,多傾聽各位專家的意見,為下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與會專家圍繞學報哲社版的辦刊方針、名欄建設、學科方向和進一步發展進行了研討。指出,期刊作為社會的氣象臺、加油站,應當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走在社會發展的前沿。哲學社會期刊是文化、文明和意識形態建設的頂層,更需要高瞻遠矚,洞察熱點,要有前瞻意識和戰略視角,需要把握社會轉型、社會進步的所有要素和所有方面,消弭負效應,積聚正能量,堅守文化底線,充實社會底氣,踐行民主精神,維護國家利益。學報是學校的軟實力的體現,是一個公共平臺。強者的煩惱是生存的煩惱,弱者的煩惱是發展的煩惱。學報也存在發展的煩惱,應多發好文章,提出新問題。提倡學術要有新意,既不能完全依靠鄭大的學者,也不能完全依靠河南的學者。對某些問題,學報的立足點需要面向全國,重點打造特色欄目和品牌,形成自己的作者隊伍。針對綜合性學報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會專家也提出了集約化辦刊、聯合辦刊、專業性辦刊、欄目共建等思路。
(攝影 張基建)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6-15 11: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