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原司長馬燕合來校看望中科院院士霍裕平教授。省政協副主席、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陪同看望。
劉炯天代表學校對馬燕合表示歡迎,對馬燕合長期以來給予學校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學校一流大學建設情況。他指出,霍裕平院士作為我國核聚變領域的領軍專家,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心系中原、扎根鄭大,是學校的光輝典范和師生的榜樣楷模。馬燕合作為我國科技界領域的專家型領導,長期以來為科技領域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幫助,在科技界同仁中享有威望。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的工作上,霍裕平院士和馬燕合分別作為科學界和國家行政部門代表,巧妙配合、默契搭檔,為這一大型國際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保障。他表示,院士是國家和學校的寶貴財富,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對院士的服務保障,為霍裕平院士等專家大師的工作和生活創造良好條件。希望霍裕平院士繼續關心指導學校一流大學建設,也希望馬燕合繼續為鄭州大學建設發展提供幫助并加強雙方合作,大家共同努力為我國高等教育和科技事業發展不斷做出貢獻。
馬燕合向霍裕平院士表示問候。他回憶了當年和霍院士共同工作的往事,尤其是在ITER計劃的選址問題上,霍裕平院士在談判期間,堅持科學原則,維護國家利益,取得了國際上多數參與國家的支持。他對霍裕平院士為國家科技事業進步作出的積極貢獻給予高度評價,稱贊其是一位極具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的科學家,并對鄭州大學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贊賞。
霍裕平對馬燕合當年在工作上給予的配合和支持深表謝意。霍裕平強調,ITER計劃最終能夠順利簽約并繼續執行,馬燕合和科技部其他部門的同志默默無聞地做了大量不為人知的工作,功不可沒。霍裕平表示,鄭州大學為ITER計劃中國專家委員會提供的組織機構保障和其他方面的鼎力支持也應該被銘記。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旨在探討人類能否迅速地、大規模地使用聚變能,從而可能加快人類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的進程。合作承擔ITER計劃的七個成員分別是歐盟、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美國。為建設ITER,各參與方專門協商組建了一個獨立的國際組織,霍裕平院士曾被科技部聘為ITER計劃中國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國內聚變界的組織、協調和技術方面的國際談判,為ITER計劃順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馬燕合在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工作,雙方在中國參加ITER計劃的前期評估、國內聚變界的組織和國際談判等艱巨工作上進行了大量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合作,結下了深厚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