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與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美國大選后中美關系問題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開幕式上,鄭州大學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許東升致歡迎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陳岳代表學會及陳志敏理事長致辭。河南省國際共運與國際政治研究會會長、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余麗教授匯報了鄭州大學政治學學科六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規劃,開幕式由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負責同志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原院長陳岳,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方長平,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河南大學副校長孫君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張建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主任徐進,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林宏宇,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汪金國,云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盧光盛,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戰略與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長郭學堂,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鄭州大學分中心主任于向東研究員,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俊英,河南師范大學世界和平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席來旺等20多位專家學者做大會發言,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創始院長劉德斌以線上形式參會并作大會發言。
與會專家圍繞美國大選后中美關系問題與前景展開了深入討論。大家認為,對話和談判是解決爭端、沖突的有效途徑,競爭與合作是國家關系的常態,但不能為了合作而放棄斗爭,以斗爭求合作是國際關系的常態。中美關系作為當今國際社會中的一個重要變量,關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美關系的變化不僅是中美兩國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中美之間需要雙方尋找共同利益并付出共同努力,我們要對中國長遠發展有足夠的信心,在發展經濟、提高國力的同時,堅持多邊主義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