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與《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修訂”學術研討會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鄭州大學舉行。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大泉,河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政策法規處處長董玉民,二級巡視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徐恒振,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校長劉炯天出席會議,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安徽大學、溫州肯恩大學等50余家單位的近百位代表參加會議。研討會開幕式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揭牌儀式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屈凌波主持。
劉炯天在致辭中指出,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實踐。近年來,鄭州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及教育部《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為指導,堅持以提升治理能力為牽引,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基本形成了具有鄭大特色的現代大學治理架構和制度體系,有力推動了學校治理變革與轉型發展。他表示,在鄭州大學設立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是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對鄭州大學依法治校工作以及教育立法研究的充分肯定,學校將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基地建設,努力打造新型高端智庫,為對外合作辦學和教育法制建設,以及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徐恒振在致辭中指出,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在鄭州大學設立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并委托鄭大進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研究,這不僅是對鄭州大學依法治校工作以及教育立法研究的肯定支持,也是對河南高等教育依法依規開放辦學的巨大鼓勵。他表示,將進一步強化對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的支持,服務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推動教育立法研究持續走向深入。
王大泉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鄭州大學在縱深推進依法治校、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他指出,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與鄭州大學共建的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已經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圍繞基地建設發展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希望基地明確定位,充分發揮鄭大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深化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加強教育法治綜合研究和專項立法研究;二是希望基地匯聚優秀人才,優化梯隊建設,打造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高水平教育法治研究團隊;三是希望基地聚焦教育改革發展重大問題與熱點難點問題,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隨后,舉行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揭牌儀式,王大泉、劉炯天、董玉民、苗連營共同為基地揭牌。
在為期一天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修訂,從修訂的指導原則、立法體例、調整范圍,設立、審批、變更與終止,組織、管理與財務制度,優質資源引進、教學質量保障與評估,法律責任、法律風險與對策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積極為修訂工作建言獻策。王大泉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歷經半年多時間有針對性的研究,已經對前期梳理的六大問題形成了立法建議。他表示,希望進一步做好研究成果的梳理總結工作,為《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修訂奠定良好的基礎。

與會領導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揭牌

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