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大別山精神與中共黨史研究新視野暨第九屆近現代河南與中國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大學舉辦。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守四、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專職委員何秀敏,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韓國河出席。來自中共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教育部教材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鄭州大學以及其他省內高校院的70多位專家學者,社會科學處、歷史學院負責同志參加研討會。
韓國河在致辭中表示,深入開展大別山精神與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鄭州大學要充分依托學科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智庫作用,系統梳理好紅色文化傳承的基本脈絡,多出高質量研究成果,進一步弘揚好大別山革命精神,為更好地凝聚新時代發展力量、助力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守四指出,本次會議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鄭州大學是研究與宣傳大別山精神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史的學術重鎮,希望黨史部門與高校加強合作,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研究的合力,力爭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掀起大別山精神研究的熱潮。
何秀敏指出,明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本次研討會正處在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上,意義重大。研究和弘揚大別山精神,應與正在開展的“四史”教育有機結合,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激發力量,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本次研討會由鄭州大學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主辦,大別山精神研究中心、近現代河南與中國研究中心承辦。與會專家圍繞大別山精神、中共黨史研究新視野、河南地方史等主題,緊扣學術前沿,作了大會主題報告和分組交流和研討,對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進行了深入解讀。今后,學校將進一步深化大別山精神和中共黨史研究,推出更多高質量成果,傳承好弘揚好紅色資源,充分發揮資政育人功能,為中原歷史文化一流學科和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別山精神與中共黨史研究新視野暨第九屆近現代河南與中國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大學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