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公布了全省“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優秀志愿服務社區”先進典型名單,鄭州大學兩個典型入選。其中讓愛“箱”遇入選優秀志愿項目,微光志愿服務隊入選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并首次入選全國“四個100”先進典型推薦名單。
長期以來,鄭州大學把志愿服務作為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抓手,扎實引領廣大青年投身志愿服務,深化思想道德建設。依托全國文明校園的豐沃土壤,形成由紅色助殘計劃、綠色環保計劃、粉色關愛計劃、金色服務計劃、橙色宣教計劃等“五彩計劃”為框架的志愿服務體系和更加完整的工作鏈條。鄭州大學“微光志愿服務隊”、“讓愛‘箱’遇”志愿服務項目就是涌現和發展的優秀代表。
關愛留守兒童老人,常回家看看
鄭州大學微光志愿服務隊自2011年3月成立以來,堅持志愿服務9年多,參與志愿者2000余人。近年來,微光志愿服務隊面向留守兒童和社區、敬老院老人設計了多種志愿服務項目,以“創e志愿,繽紛四季”項目為特色,同時開展“3.5雷鋒日”外展、“云陪護”、新“鄭”援教等活動,讓留守的孩子們感受到來自志愿者哥哥姐姐們的關愛,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讓社區和敬老院爺爺奶奶感受到社會的關心,體會到溫馨和幸福。
“記得去社區陪爺爺奶奶做手工,兩個奶奶跟著我的步驟一步步的做,不懂了還會問我。當他們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的時候,還會向別人’炫耀’,說:‘看我折的比你快’。聽到這,當時我的心動容了。在陪爺爺奶奶們的時候,我卻感覺被陪的其實是我。他們的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就像陽光一樣照進了我的心。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我好像也慢慢有了從容應對的勇氣,也許這就是成長,是志愿服務帶給我的無形的力量!”談起志愿服務的感受,微光志愿服務隊隊員柴藝喆同學說。
隨手傳遞溫暖愛心,環保我先行
讓愛“箱”遇項目始于2015年10月,是針對網購如火如荼、快遞紙箱污染浪費日趨嚴重的問題,采用線上預約回收及線下固定地點回收快遞盒,根據不同群體及其他志愿活動需求對其進行用途分類、二次改造、循環利用,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該項目累計參與注冊志愿者5428人次,回收紙箱約5500公斤,校園內紙箱浪費與堆積等環境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志愿服務要觀察社會問題,貼近社會需求。在問題與需求之下,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都沒有完善覆蓋之處,就是需要志愿服務的領域。讓愛‘箱’遇就是一次勇敢的創新。我們不斷觀察思考,關注民生、關心社會問題,尋找多方主體間的需求交叉點,結合專業知識、行業資源與現實條件,不斷發展讓愛‘箱’遇項目,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大范圍的輻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把棕色污染變成了棕色資源。這種思維與工作方法,我們會繼續努力應用在志愿者精神傳遞的身體力行中。”讓愛‘箱’遇項目指導老師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徐柳說。
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文明結碩果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打造了渠道暢通、對象精準、活躍度高的項目體系。學校共有40個青年志愿者協會,10支校級服務隊,在校注冊志愿者4.3萬余名,不完全統計,每年鄭州大學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有600余次,校外長期合作基地58個,每年約有35萬人次的志愿者參與各類志愿服務項目。
學校積極組織志愿者參加大型社會活動和賽事,引導廣大學子奉獻社會,弘揚志愿精神。世博會、世界冰上龍舟錦標賽、上合組織峰會、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事、世界旅游市長論壇、世界傳感器大賽、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疫情防控等重大活動和賽事中都有鄭大志愿者的身影。學校志愿服務組織和項目獲各類國家級獎項35項,省部級獎項31項,其中連續四屆入圍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并取得兩金兩銀五銅,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在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中續寫志愿服務的新篇章。(馬仁杰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