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清華大學考察。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清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向全國廣大青年學生致以誠摯的問候。
鄭州大學黨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廣大干部師生通過電視、廣播、網絡、新媒體等方式收聽收看相關新聞報道,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語重心長、思想深邃、令人振奮,在全校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
校黨委書記宋爭輝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和廣大師生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殷殷囑托、切切勉勵,發人深思,催人奮進,為我們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目標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時代脈搏和發展趨勢,科學分析學校發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一流大學建設。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的美育和體育教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深化教學改革、完善評價機制、加強組織保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實施“十大育人工程”,堅持培養一流人才方陣,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立德樹人各領域、教書育人各環節,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立德樹人緊密結合,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辦學優勢和育人優勢,引導廣大教師做大先生、研究真學問,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鋪就馬克思主義在學校的鮮亮底色,引導廣大青年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做到愛國愛民、錘煉品德、勇于創新、實學實干,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要進一步聚焦創新,堅持“四個面向”,心懷“國之大者”,完善以一流學術產出和一流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創新體系,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聚焦“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立足河南資源優勢和產業實際,大力實施協同創新工程,推進鄭州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創新平臺、智庫和社科重大項目、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不斷提升服務國家和地方科技經濟發展的能力,打造科學研究主力軍和科技創新策源地,服務河南“四個強省、一個高地、一個家園”建設,以優異答卷迎接建黨100周年!
省政協副主席、校長劉炯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有一流大學群體的有力支撐,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序列以來,學校確立了綜合性研究型辦學定位,完善綜合性大學學科布局,推進研究型的治理結構改革,辦學質量、辦學水平顯著提升,高標準完成周期建設任務,學校發生深刻改變。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安排部署,鄭州大學已啟動第二個建設周期建設,2021年我們將著力推進一流建設“四大工程”,實施新基建與平臺建設工程,推動合作建設超短超強激光平臺,推進智能傳感(MEMS)平臺、黃河實驗室、嵩山實驗室、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實施師資隊伍建設工程,圍繞河南先進院、中原網安院、河南大數據院、河南實驗室等強化人才團隊建設;實施學科提升工程,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布局一批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學科項目,推進一流學科群的交叉學科建設;實施人才培養質量工程,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推進本碩貫通培養,確立本科人才培養的底色,研究生培養的本色,站位國家發展、契合科技革命,加快學科專業調整,推進書院式育人模式改革,實現最大人才培養向形成一流大學特色與高質量發展轉變。未來五年,鄭州大學將緊緊圍繞辦學定位,以“五新”即“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新臺階、新氣象”開啟鄭州大學一流建設的“全面建設階段”,加快學科專業調整,在更高平臺上努力打造學科高峰,不斷增強創新和服務能力,努力通過自己的學科“硬實力”在一流大學格局中站穩腳跟。我們堅信伴隨著國家及河南的現代化,秉持開放辦學,一定能在中原大地上建設一所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學。
“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宗敏說:“作為曾經在清華求學深造的校友,對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表示由衷祝賀。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令我們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也必將激勵我們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在新發展階段展現更大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特別是對建設一流大學作了深刻論述,指明了前進方向,這是我們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必須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自覺肩負起時代重任,緊密結合學校一流大學建設實際,努力做到學習貫徹深刻把握‘新’的理念,謀劃發展全面體現‘高’的目標,落實任務始終保持‘干’的勁頭,不斷超越、追求卓越,開創學校一流建設新局面。”
科技處處長李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鄭州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在高性能ITO靶材制備關鍵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苯選擇加氫綠色催化技術等領域實現突破,產出了一批一流的學術成果。面向“十四五”,我們將牢記習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教誨,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進一步營造良好科研氛圍,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潛力,引導更多科研人員潛心研究;進一步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和管理機制,強化有組織科研,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奮力開創學校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社科處副處長樊紅敏談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校要樹立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總書記的講話為學校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要以國家之所想、所急、所需為根本指針,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新文科建設,在學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中,形成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的學科體系的優勢與特色。同時,要提升學術研究原創能力,以一流人才建設為抓手,突出面向實踐和挖掘地域特色的社會科學研究取向,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原文化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專程看望籃球隊運動員,并指出重視體育是清華大學的光榮傳統,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既是對清華大學‘無體育 不清華’體育工作理念的肯定,也是對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巨大鼓舞。”體育學院(校本部)院長趙子建表示,“近年來,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先后實施荷球、柔術等運動項目‘國隊校辦’和太極拳項目‘省隊校辦’,創新‘體教融合’的實踐路徑,并在國際和國內多個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們將牢記總書記教誨,著力推進一流體育人才培養,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才、為國聚才,培養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的青年人才和學生。培養緊缺人才,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梁靜說:“習總書記指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兩方面有天然優勢。將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在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創新中,充分發揮電氣工程學院控制學科在智能計算、腦科學、康復機器人方面的交叉融合優勢,大力發展以醫工結合為特色新工科,攻克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使立德樹人與科技創新彼此賦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去清華大學考察了,第一站就是美術學院,令我們在傳統教育領域被稱為‘小三門’的美術學、設計學的高校從業者激動萬分。” 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曉予激動地說道。“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強烈。教育部相繼出臺各個教育層面公共藝術評價標準和考核措施,學科地位不斷提升。我堅信總書記考察清華、首站美院無疑是為體音美學科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
物理學院副院長李順方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這令我倍感振奮。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不負黨和國家所托、不負人民群眾期待,完成自己樹人、育人的光榮使命。近年來,物理學院以服務國家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導向,以培養具有濃郁家國情懷和求是擔當精神的高素的研究型和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在人才培養理念和措施上大膽創新,取得豐碩成果。今后,我們要繼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進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發揮科研優勢,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為一流大學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醫學科學院劉康棟教授說:“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和基礎研究工作者,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要求,秉承‘求是 擔當’的鄭大校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人民健康為己任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在醫學基礎科研工作中,我們將緊密結合我國高發疾病亟需解決的重大醫學科學問題,勇于創新,不斷開拓醫學研究的新領域,用實際行動把論文寫在服務醫患民生一線中,把成果用作解決臨床醫療難題上,為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實力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來臨之際到清華大學考察,充分體現了習總書記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視。”歷史學院袁延勝教授說:“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極不平凡歷程,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習總書記對高等教育取得成績的肯定,令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將繼續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道路上不斷前進,深耕于中原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原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寄予的殷切希望。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蘇陽說:“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們要把握好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主體’這一重要角色,嚴格按照‘六要’要求,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真正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建勛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當代中國青年要勇于肩負重任”“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對我們教育工作者、青年科研人員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我們肩負著培養有擔當、有作為、為民族復興大任貢獻力量的時代新人的重任,我們要不負總書記囑托,瞄準科技前沿、關鍵領域,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商學院2017級博士生楚應敬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的講話中關于“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往往萌發于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于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兩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的論述令我印象深刻,大學期間我從應用數學、統計學的學習,再到博士研究生公共經濟管理的學習,充分認識到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助力我在不同學科交叉中實現創新,作為新時代學子,我將勇擔使命,高質量、高標準完成科研和學習任務,用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管理工程學院2019級研究生王鑫璞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將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將個人追求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之中,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自覺錘煉品德,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2017級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鄧冉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作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一名學生,我將牢記‘勿忘人民’的院訓,矢志不渝堅定新聞理想,在未來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中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努力攀登知識的高峰,承擔起時代賦予青年人的重任!”
物理學院2019級本科生張偉說:“習總書記說,中國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來的。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我們,生逢盛世,同時肩負重任,我將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學業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醫學院2020級本科生曲智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習總書記對我們青年人的殷切希望,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將堅定學醫信念,厚德博學、精業創新,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勇攀高峰,不負青春韶華!”(楊明 李艷麗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