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和“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舉辦了“同上‘四史’思政大課”活動。
根據活動安排,4月24日下午2點,第一堂“同上黨史思政大課”在線舉行。北京師范大學趙朝峰教授、武漢大學盧勇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何畏教授分別上了題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傳承》的黨史課程。鄭州大學七萬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分別在教室、報告廳、實驗室、宿舍等場所統一聆聽了課程。
課程結束后,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課程思想深刻,內容豐富,舉例生動,精彩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具體講解了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根本聯系,使大家充分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與傳承的光榮歷程,重點闡釋了中國共產黨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以及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一場生動而震撼的精神盛宴。
物理學院2020級研究生冷自偉說:“在聆聽了此次課程后,我的內心感觸極大!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梁柱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了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歷程,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和奇跡。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將要為實現民族復興擔起時代責任,要學習歷史、牢記歷史,努力創造出無愧歷史、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的業績。”
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本科生楊璐嘉認為,“四史”記錄的“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學習“四史”,就是要深刻理解“歷史選擇”“人民選擇”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真正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惜今。
鄭州大學高度重視此次活動,校黨委副書記吳宏陽主持召開專題協調會,對此次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務處、網絡管理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精心組織、認真準備、通力合作,確保活動順利開展。吳宏陽帶領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于當天下午還在校內就學生聽課情況進行了實地檢查,并對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組織好思政大課學習和學生學習討論提出了具體要求。
隨后,學校將按照教育部統一安排,有序進行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其他課程學習,并于課程結束后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
此次同上思政大課活動的成功開展,使我校廣大青年學生在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中更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以昂揚姿態為一流大學建設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鄭州大學學生在報告廳上黨史思政大課

鄭州大學學生在教室上黨史思政大課

鄭州大學學生在實驗室上黨史思政大課

鄭州大學學生在宿舍上黨史思政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