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思唯爾2020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正式發布。鄭州大學侯紅衛、韓潤平、崔秀靈、朱長連、劉宏民5位學者入選,創歷史新高。其中侯紅衛、韓潤平為連續七年入選。
此次榜單首度采用教育部一級學科,以全球權威的引文與索引數據庫Scopus作為中國學者科研成果的統計來源,采用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法,分析中國學者的科研成果表現。此次榜單共有4023位學者入圍,覆蓋了10個學科領域和84個一級學科、373所機構。
此次高被引學者的基礎數據提取使用了愛思唯爾教育部一級學科分類映射,這使得中國學者的學科歸屬、學科表現等方面的數據更加直觀地展現了契合中國學科設置的學術研究生態,完善并科學、精確地描繪了中國學者的科研產出,為進一步清理、分析和研究學者引用表現提供了有效幫助。
鄭州大學五位高被引學者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藥學領域取得了優異成績,標志著學校科研內涵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顯著。
侯紅衛,鄭州大學化學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無機化學學科學術帶頭人,獲教育部骨干教師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鄭州大學首批省特聘教授并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研究方向為開發新型的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的非線性光學材料,以及有效的治療重金屬中毒和環境中水污染治理的晶態分子反應器,連續七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化學)。
韓潤平,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分析化學和環境化學與工程等,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吸附材料的制備及應用、典型污染物去除研究。完成了中國博士后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攻關等項目;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二名)。2014-2019年連續6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環境科學),2020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化學)。
崔秀靈,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有機合成、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等研究,開創了內置氧化劑脫氫偶聯反應,發展了被國際同行稱為的崔-吳偶聯反應和崔氏烯胺酮試劑以及相關崔氏三氮唑合成反應,并將發展的有機合成方法成功地應用于生物傳感器、醫藥中間體、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的高效、綠色合成。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河南省青年科技獎、河南省優秀青年科學家稱號。2020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材料科學與工程)。
朱長連,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院院長,河南省兒科學特聘教授及鄭州大學神經系統疾病學術帶頭人。圍繞發育期腦損傷及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進行基礎和臨床研究,帶領相關科室及臨床團隊解決臨床實際工作中嚴重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難題。曾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政府一等獎1項,歐盟發明專利1項;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以及河南省衛生科技突出貢獻獎;2020年中國兒科領域學術影響力排名銀牌;2020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臨床醫學)。
劉宏民,鄭州大學藥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原學者,鄭州大學學科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重要研究課題;獲授權專利60余項,開發多種藥物合成新方法、新工藝,研發多種國家級新藥,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先后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2020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藥學)。(皇甫青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