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1年7月4日8時11分,航天員劉伯明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截至11時02分,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并已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后續將在機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開展空間站艙外有關設備組裝等作業。期間,在艙內的航天員聶海勝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此次航天員身著的出艙航天服是我國第二代出艙服,其中航天面窗研發任務繼續由鄭州大學承擔。面窗組件是宇航員在外太空活動時觀察外界的窗口,可謂是宇航員的“眼睛”,它不僅要給宇航員提供一個清晰、良好的視野,也是航天員生命保障最關鍵的部件之一。作為航天服最薄弱的環節,面對巨大的氣壓,面窗有任何裂紋,都可讓航天員面臨生命危險。
鄭州大學國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在申長雨院士的帶領下團結協作,成功研制設計出了新一代航天面窗。新一代主體面窗分為四層結構:兩層為壓力面窗,中間充氮,起到隔熱和防結霧的作用;外層為可更換防護面窗;最外層為濾光面窗,航天員可根據自身位于陽照區和陰影區位置來放下或者打開,防止光線射入眼睛。除此之外,新一代航天面窗還設計了天窗結構,同時,由于需要長時間出艙作業,對航天面窗結構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神舟七號起,航天員使用的出艙宇航服頭盔面窗和相關塑料件都是由鄭州大學團隊所研制。自2005年3月,鄭州大學國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接受解放軍總裝備部航天所委托研制宇航員出艙頭盔面窗任務以來,先后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戰機光電作戰頭盔護目鏡等關鍵防護裝置,為“神舟”系列飛船與“天宮”實驗室交會對接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作出重要貢獻,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