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鄭州大學洛陽校區文博學院建設,9月7日,洛陽校區文博學院工作推進會在主校區召開。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韓國河,歷史學院院長、學科首席專家劉慶柱,洛陽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余杰,龍門石窟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史家珍,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趙曉軍,洛陽博物館館長李文初以及洛陽市文物局、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和學術骨干參加了會議。
韓國河指出,洛陽校區文博學院是鄭州大學考古學科建設的有力支撐,要以“洛陽三院”為基礎,從學科布局、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與創新、基地創建發展、研究平臺組建、數據資料庫的建設與共享、重大項目的論證與合作實施、重要成果支撐等八個方面加強洛陽校區文博學院的建設。他對洛陽校區文博學院建設提出兩點意見:一是是瞄準一流,提升科研質量和學術水平;二是繼續加強溝通,具體分工負責、專人專班針對專項工作,將洛陽文博學院的工作落實做細。
劉慶柱指出,中國考古學的研究焦點一直圍繞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探究中華民族根和魂的問題。洛陽是聚焦這一重大學術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的核心地區,洛陽校區文博學院的建立有利于深入挖掘洛陽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他提出,要創辦代表河南特色、面向世界的一流刊物;要在確定課題的基礎上,有目的地選擇、發掘重要遺址;要重視考古實習基地的建設,既要考慮培養田野技能的需要,也要考慮到解決重大學術問題的價值。
史家珍介紹了龍門石窟的保護研究現狀,他從多個角度闡述了龍門石窟的重要價值,希望能夠加強合作,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推動龍門石窟保護研究和社會傳播工作的深入開展。
趙曉軍表示,地校合作的深入開展必然會實現雙向共贏,他提出四個設想,一是聯合申報具有洛陽特色的科研基地、重點實驗室等平臺;二是依托洛陽優勢文物考古資源,聯合組織實施人類起源、都城陵寢等重大課題。三是有計劃地招收文物考古單位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學歷提升;四是推動交流合作,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學術互動與交流。
李文初指出,洛陽提出建設“東方博物館之都”,博物館建設上正朝著一流博物館的目標邁進。圍繞博物館建設和人才培養,他提出四點構想:一是凝練城市特質,推動博物館傳播和宣傳教育;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從業人員實踐技能培訓;三是推進國際合作,借助先進技術開展三維復原、數字回歸項目等;四是開展一些有計劃的考古發掘與深入研究工作。
余杰表示,洛陽文物考古資源之豐厚舉世聞名,如何依托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平臺,推動洛陽一流考古資源的有效轉化、利用和推廣,是雙方合作的重要目標。他表示,洛陽市文物局有責任和信心推動雙方合作向縱深發展。
鄭州大學和洛陽市有著長期的友好合作,2019年5月雙方簽約合建三個研究院,在文物考古研究和人才培養領域深入合作。此次會議的召開,既是對洛陽校區文博學院建設的推進,也是對鄭州大學考古學一流學科建設和洛陽文物考古工作的推動。

洛陽校區文博學院工作推進會在鄭州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