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構建一流創新生態 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貫徹落實省科技創新委第一次會議的具體舉措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河南省科技創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霍金花,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鄭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劉炯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宋爭輝,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省科技創新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向平,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趙慶業出席,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主持發布會。
發布會上,劉炯天回答記者提問,介紹了鄭州大學如何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打造國家創新高地。
劉炯天表示,鄭州大學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樓陽生來校調研時講話精神,前瞻30年,運用戰略思維,戰略謀劃,推進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要中原大地起高峰。他簡要介紹鄭州大學的《國家創新高地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案(2021-2025年)》,歸納為“1451”方案。
“1”就是明確一個目標。堅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定位與既定的“三步走”推進一流大學建設戰略,2025年要實現學科水平、創新與服務能力、綜合辦學實力與影響力顯著提升。努力成為我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重要支撐,在人才培養與匯聚、基礎研究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4” 就是四項建設任務。首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是推進研究型大學轉型期的創新能力提升;三是人才匯聚與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四是對標新型研究型大學治理體系建設與體制機制改革。
“5” 就是站位一流,推進五項建設,成就五大高地。
首先是建設我省的科學中心,形成基礎研究高地。在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的基礎上,布局包括“中原之光”、智能傳感、關鍵金屬與材料、極端材料以及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高端平臺與重大裝置,引領河南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發展。
二是布局建設現代制造河南實驗室,打造戰略技術高地。依托河南材料與裝備的制造業優勢,借助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契機,并努力在超算處理器芯片、集成電路設計制造、智能制造、抗疲勞制造等方面推進技術與產品突破;此外,鄭大還主要參與或參與嵩山實驗室、黃河實驗室以及神農種業實驗室建設,助推形成區域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三是布局生命科學創新港,打造生命科學高地。推進醫學科學院國際化示范學院建設,深化與中國農科院合作,推進食管腫瘤化學預防與免疫治療、亞組分新冠疫苗研制、抗病毒I類新藥研制、合成生物學等重大課題。
四是打造人文社科高地。聚焦五千年文明傳承與民族認同,對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推進龍門學、中華根系、古文字工程等重大項目,培育一流考古學科。
五是形成開放與人才匯聚高地。在更高層面推進開放,匯聚辦學資源,匯聚高端人才;堅持引育并重,以用為本;努力在國際化高端人才上突破,努力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年輕才俊。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大學與創新高地。反過來,創新高地必將能夠培養一流人才。
最后的“1”是推動一攬子改革。即圍繞創新高地建設配套進行體制機制改革。主要涉及學科體系、師資結構、創新能力、研究型大學治理以及人才培養結構五個方面。通過改革增強內生動力、激發活力,營造良好人才環境與創新生態。
劉炯天指出,鄭州大學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扎實工作,奮力前行,扎實推進一流建設,努力打造創新高地。(大河網 申華 攝影)

發布會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鄭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劉炯天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