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日報文旅新聞部承辦,各省轄市文物管理部門、考古研究院所協辦的河南省“百大考古發現”評選結果揭曉公布。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主持發掘的兩周滎陽官莊遺址入選“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編的《登封南洼:2004~2006年田野考古報告》入選“河南考古百年重要考古報告”,這些工作也是鄭州大學近年來課程教學改革的部分優秀成果。
鄭州大學考古系自1978年成立以來,一直圍繞黃河中游地區的考古遺址開展田野考古教學工作。鄭大師生曾先后參加滎陽車莊遺址、滎陽南城遺址、滎陽大師姑遺址、滎陽淅川溝灣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開封虎丘崗遺址、登封王城崗遺址、登封南洼遺址、禹縣瓦店遺址、禹縣翼寨遺址、盂縣閆砦遺址、舞陽賈湖遺址、濮陽西水坡遺址等遺址的發掘工作,其中濮陽西水坡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登封王城崗遺址、禹州瓦店遺址、滎陽大師姑遺址進入“河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為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考古學貢獻鄭大力量。
“河南考古百年”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廣大群眾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考古知識、認識中華民族所創造的燦爛文明。此次系列活動展現了河南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在中國考古學萌生與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為揭示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河南是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考古中國”等重大考古項目的中心地區,以河南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對實證五千年中華文明,探索中國國家起源,增進國家民族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