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懷著對夢想的追求,18歲的你們從世界各地來到鄭州大學。這里有你匆匆的步履,這里有你奮斗的汗水,這里是你徜徉學海的書鄉,這里是你燃夢的地方,這里鐫著你青春的畫廊。四年前,你懵懂地伸展,萌發求知的芽。四年后,你用量的沉淀,澆灌出質的破土開花。你與鄭州大學一同走過的點點滴滴,凝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18歲夢想起航,你是如何開始和度過大學生活的?發生過哪些難忘的故事?即日起我們特推出“夢想從這里起航”欄目,聆聽你們花開的聲音,見證你們追夢向前的腳步……
志愿西部,青春無悔
牛瀅,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鄭州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西藏服務隊隊員,服務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人民教師”,當這句話從我的學生嘴里說出時,我感受到了夢想的力量,這讓我又一次想起了夢想啟航的地方。
上大學前,很多人告訴我,大學是夢開始的地方。當時的我,還并不知道夢想真正的含義。但一個小小的種子已經在心中發芽,我將來要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支教,是我一直以來都想要做的事情。
帶著一顆火熱的心,曾經做過很多志愿服務,終于,在大二假期的三下鄉活動中,在作為書信大使參加“藍信封”留守兒童書信陪伴項目用一年的時間和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通信,我了解到了我國山區、經濟落后地區和不分民族地區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的緊缺,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孩子。
“走,一起去西部!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終生難忘的事情”,我加入了學校研究生支教團,在不懈的努力后,我終于獲得了實現夢想的船票。懷揣著炙熱的夢想和真誠的期待,我踏上了雪域高原的土地。習近平總書記在知青歲月中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和“思想關”,雖然生活并不那么艱苦,但我的夢想之路也是難關重重。
踏上這片凈土,面臨的第一關就是“身體關”。西藏昌都邦達機場海拔支教服務4800米,高原反應成為了我對昌都的第一印象。剛落地時頭重腳輕,呼吸急促,不得不前往機場的醫務室進行緊急吸氧。吸氧持續了20分鐘左右。勝在年輕,幾瓶葡萄糖幫助我度過了最艱難的前幾個星期,慢慢適應慢慢接受,讓我成功度過了這艱難的第一關。下一關,就是“飲食關”,這里完美地吸納了鄰省四川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這在來到西藏的第一個月就打垮了我的胃。難關重重難關過,克服之后,我迎來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
“雪域高原的天使”,我這么形容這群孩子們。我的學生們都是昌都本地農牧民的孩子,他們的成績不是很好,接受能力不比內地的學生,但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至真至純。剛開始,我很努力地、絞盡腦汁地想讓他們成績提高一些、再提高一些。但是當我感覺到自己課堂的乏味和給孩子們帶去的負擔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偏離了最初的方向。后來,我精心設計課程,讓課堂充滿快樂和輕松,在晚自習時播放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他們需要的不是物質和教學的硬塞而是精神上的開拓,他們想要看看雪域高原以外的黃沙戈壁、平原遼闊,帶著他們知道學習的意義,讓他們想要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用我的夢想,啟迪他們的夢想。用我的汗水,灌溉更多孩子們的夢想。最后一節課時,一個小女孩氣喘吁吁地跑來找我,遞給我一根棒棒糖,她說希望我可以一直陪伴她的高中生活,還留下了不舍的眼淚。那一刻,我明白了,無數夜晚的徹夜難眠、無數次的瀕臨崩潰都是值得的,我一直以來做的一件事是,用真心換真心。
選擇到西藏支教的原因是我希望用一年的時間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他們對夢想的憧憬和無限的純真,也看到我可以用自己的付出影響他們的成長。感謝鄭大為我提供了筑夢、追夢、圓夢的舞臺!夢想帶領我來到西部,用有限的時光灌溉更多可能實現的夢想。青春有限,夢想無悔。去做夢吧,在這個夢想啟航的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