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教師榮獲第九屆“中國僑界貢獻獎”
近日,中國僑聯第九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會上頒發了第九屆“中國僑界貢獻獎”。鄭州大學人民醫院王梅云教授榮獲第九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并在河南分會場領獎。
王梅云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訪問教授,她從事醫學影像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30年。2008年,作為海外高端醫學引進人才,王梅云從美國回到家鄉河南,開始在鄭州大學人民醫院工作。回國后,王梅云帶領團隊長期致力于重大疾病醫學影像診療與研究工作,她針對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過程中的重大臨床難題,率先開發個體化腦功能成像等高級磁共振成像技術,為帕金森病、腦卒中等重大神經疾病的精準診療提供新技術,推動我國神經影像學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她牽頭影像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組成多學科治療團隊,在國內首個開展帕金森病震顫的磁共振引導下聚焦超聲(也稱“磁波刀”)治療,標志著我國微創、無創治療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為廣大帕金森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中國僑界貢獻獎”作為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由中國僑聯于2003年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該獎項旨在表彰僑界人才在科研攻關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其專業領域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醫學、教育、經濟、人工智能、電子通信、地球科學、海洋工程等30多個門類。
豫見鄭大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