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報告從核心要義、本質要求、戰略安排、重大原則等方面,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深入闡釋。報告為新時代新征程高等教育發展舉旗定向、擘畫指引。鄭州大學專家學者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談感悟、話期待。
管理學院院長李金鎧教授表示,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綠色化、低碳化與生態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最終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構筑“五位一體”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通過“五位一體”的布局最終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任務。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就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人與自然關系重大命題的理性思考和戰略抉擇,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的重要體現和重要標志,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和具體體現。綠色化、低碳化與生態化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和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立足中國實際,圍繞“為什么發展”和“發展為了什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經濟社會低碳轉型,通過“雙碳革命”倒逼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注重生態資產和生態價值的實現,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持續深入大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何水教授認為,作為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一個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自信,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正確之路。中國式現代化誕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宏偉進程中,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百年現代化探索的系統總結,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準確把握,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本土轉化和創新發展,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時代升華,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深刻反思和全面超越。它既不是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一條以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遵循,以社會主義為本質屬性,既順應時代潮流、遵循共同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新形態、新模式、新道路。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要我們在黨的領導下,深刻把握現代化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普遍規律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殊規律,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中國人民自己的路。
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張莉教授說:“中國式現代化不但是我們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關鍵詞,也是我們深入理解黨在接下來一段時期工作重心的切入點。中國式現代化是基于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和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把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人民精神世界的豐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奮斗目標,展示了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立場;中國式現代化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理想和追求,體現出了頂層設計中的世界視野和中國擔當。作為外語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我將認真學習和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在全球理論視野和社會主義發展實踐中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創新性貢獻,積極承擔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堅定中國學者立場,在中西文明互鑒的前提下積極闡釋并有效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海外傳播和全球影響。”
馬克思主義學院馮聚才教授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各個囯家和民族向往和追求的目標。但是這條路充滿荊棘,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在現代化的一般條件與本囯特殊國情中間找到平衡點。若只照抄照搬,就會陷入教條主義的泥淖,若一味強調特殊,也會落進封閉主義的困境。中國共產黨人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巨大的理論勇氣最終在新時代破解了這一難題,找到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歷程和偉大成就,已經證明這是一條光明正確的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一度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開辟了非西方國家探索現代化的新路徑,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一定會如期實現。
歷史學院教授巴杰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貫穿黨的二十大報告全篇的一個關鍵詞。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觀察,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達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總結和創新得出的科學結論。從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到新時期鄧小平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繪就民族復興的偉大藍圖,再到新時代習近平提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推動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最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目標可謂愈發清晰明確。經過百年奮斗,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所以能夠得以開創和不斷前進,成功“密碼”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制度建設與創新,在堅持自身文明傳統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斷前進,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布局必將如期實現,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