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為最大限度守護廣大師生生命和健康安全,按照屬地疫情防控要求,近期各校區各校園實施封閉管理。各基層黨委、黨總支,各學生社區積極響應學校號召迅速行動、高效落實,廣大黨員干部和師生志愿者迎難而上、沖鋒在前,全力以赴投入新一輪校園疫情防控保衛戰,凝聚起同心抗疫、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志愿奉獻精神,展示廣大干部師生的責任與擔當,于即日起繼續開辟“同心抗疫 共克時艱”專欄。希望廣大師生強化防控意識,堅定信心決心,為打贏疫情防控保衛戰貢獻力量!
柳園9號樓和15號樓的戰“疫”木蘭
“同心戰疫,木蘭有為”。此輪疫情發生以來,柳園社區師生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打響了抗疫遭遇戰、阻擊戰。校領導深入一線、指導工作,社區主任身先士卒、現場指揮,社區樓長、層長入住樓棟、竭誠服務,與14000余名同學一起同心抗疫,共克時艱。
柳園9號樓和15號樓由文學院黨委副書記韓寧擔任樓長,她與10名女輔導員和1019名女學生共同抗疫,堅持不懈,組建了一支強大的學生隊伍——戰“疫”木蘭。她們秉持著特有的堅韌、包容、耐心和細致,成立了一個黨支部、六個團支部、一個小紅帽突擊隊和一個志愿服務隊,成為這場疫情防控戰的中堅力量,這就是柳園9號樓與柳園15號樓的“1611”學生組織管理模式。
1個黨支部:敢勇當先,沖鋒陷陣
樓內全體學生黨員共同組建了一個黨支部,配合樓長老師做好宿舍樓的運餐工作。學生黨員之中的多數是大四學生,她們身上擔著考研復習的重壓,仍不辭辛勞地保障著宿舍樓的一日三餐。早餐很早,加餐挺晚,需要她們早出晚歸,從未明的清晨忙碌到漆黑的夜晚。但面對繁重的飯菜搬運和輸送工作,她們卻總是帶著燦爛的笑容,和噴香的飯菜一同出現在宿舍樓下,讓同學們的胃與心都溫暖了。以小小的三輪車為工具,她們每日來往于宿舍樓和餐廳之間。搬運的餐箱沉重,三輪車上的寒風凜冽,唯有她們輕盈而熱烈。一份一份沉甸甸的飯菜里,蘊含著她們一絲一縷沉甸甸的心意。
6個團支部:同力協契,孳孳不息
各樓層的宿舍長組成了六個團支部,在層長老師的帶領下負責報餐、分餐、夜間“零報告”、防疫宣傳、心理疏導等一系列工作,是樓宇學生日常工作的主力軍。作為各個宿舍的定心丸與強心劑,她們分餐有序、宣傳到位、疏導暖心,凝聚起強大的抗疫力量。每個沉甸甸的餐盒箱,是她們帶頭搬運,就算手指勒得紅腫也不愿放手,只為同學們能吃上熱飯;每個為疫情而不眠的夜晚,是她們用柔聲的話語安撫著同學們不安的情緒。她們孳孳不息的齊心協力,化作飯菜的騰騰熱氣,也化作一聲聲懇切的叮囑與安慰,暖進了同學們的心里。
1個小紅帽突擊隊:時刻準備,細致入微
由各樓層的一名學生層長組成一個小紅帽突擊隊,負責臨時物資的分揀發放、突發事件的預處理和各樓層的監督協調。她們是偵察兵,深入了解樓內的情況;她們是突擊手,及時處理樓里的應急事務;她們也是督察組,時刻提醒同學們具體的防疫要求。對于小紅帽突擊隊的隊員來講,她們是時時刻刻準備好服務同學的常備役。一批批從黑夜里運來的物資,是她們踏著星光從外面的世界接過;一箱箱熱氣騰騰的早飯,是她們抹開黎明為睡夢中的同學分好;一次次寒風瑟瑟的核酸,是她們匆匆忙碌的身影在同學們中間穿梭組織。她們可以是老師眼中的孩子,但在疫情面前,她們是老師們的戰友。
1個志愿服務隊:緊鑼密鼓,分秒必爭
由各樓層的三名學生志愿者組成一個志愿服務隊,與老師們一起發餐、組織核酸、督促抗原檢測等。清晨七點多,朝陽初升,她們已穿戴整齊,早早等待在宿舍樓的出口,預備迎接接下來的核酸檢測,維護好隊伍秩序,安排同學們有序下樓。直到確保樓內所有同學檢測完成,她們才急匆匆地回到宿舍,或者剛吃早飯或者準備迎接接下來的課堂。工作時間長、任務繁瑣,她們的耐心細致卻從不曾缺席。
疫情當前,她們是學生,也是勇敢奉獻的戰“疫”木蘭,更是有擔當有理想的中國新青年。柳園9號樓和柳園15號樓的“1611”學生組織管理模式,使社區防疫工作更加井然有序,是社區、樓宇學生組織管理模式的有效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