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講述自己的履職心得,接受中外媒體采訪。其中兩位來自文物考古界的代表,均為我校考古專業校友。
杭侃代表為我校考古專業1982級本科生,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山西大學副校長,現為云岡研究院院長、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杭侃在“代表通道”介紹了北魏時期開鑿的云岡石窟的保護研究工作。他說,“云岡石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應堅持保護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方面持續發力,做好文化遺產代際間的傳承,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次人大會上,杭侃圍繞“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全力守護文化遺產”提出了建議。
何毓靈代表為我校考古專業1992級本科、1996級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站副站長、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何毓靈在“代表通道”講述了24年前發掘“亜長”墓的經歷,并對剛剛開館的殷墟博物館新館進行了推介,歡迎大家到殷墟赴一場與商文明的“千年之約”。何毓靈指出,殷墟是甲骨文的故鄉,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文字系統。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文字,是當下中華兒女共同的血脈,也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維系。他今年的建議圍繞“推進文物活化利用 講好中國文字故事”展開。
鄭州大學考古學專業成立于1976年,是全國高校中較早成立的考古學專業之一。成立以來,立足中原地區田野考古,開展教學研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考古專業現屬鄭州大學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目前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河南省特色專業,擁有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文物、博物館2個專業碩士點,并有考古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為河南省重點學科,是河南省首批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中原歷史文化”學科群的主要支撐學科,也是鄭州大學一流培育及支撐學科。

校友 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代表

校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站副站長何毓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