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賡續嵩陽千年文脈,促進學科發展與學術創新,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品牌,7月4日,鄭州大學在主校區第二報告廳舉行“嵩陽大講堂”第三講——王復明院士報告會。校長李蓬院士、校黨委副書記王利國出席,相關部門和院系師生代表260余人現場參加活動,逾5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官方微信視頻號直播觀看報告。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胡少偉主持報告會。
聘任儀式上,李蓬為我校1977級杰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水利工程學科首席教授王復明頒發“嵩陽大講堂”主講嘉賓證書。
如何從水利技術員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何選擇做“工程醫生”?作為第一位鄭州大學本科教育培養的院士,王復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以《固壩修道,是我無悔的選擇》為題,分享了自身的求學和成長經歷、在“治水”領域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壩道工程醫院的建設發展情況?!跋駫齑昂熞粯?,把高分子材料注入到土壩里”“一個癱瘓了5年的病人,我們讓他重新站起來了!”結合一個個鮮活的工程案例,他用“接地氣”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非開挖修復技術、滲漏涌水防治技術等專業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并用問答調動師生的求知興趣,現場笑聲和掌聲此起彼伏。
“不成功也要干!”留學回國后,面對資金匱乏、工程危險等困難,王復明沒有退縮,帶領團隊免費檢測2萬公里道路,積累了上百萬條數據,為自主創新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皩野l展需要與個人愛好和夢想結合起來,就會有干不完的事兒、使不完的勁兒!”他勉勵青年科研人員不要懼怕失敗,要甘坐“冷板凳”,有長遠的眼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堅信“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互動交流環節,當被學生問及求學時最難忘的事時,王復明深情回憶起鄭大老師充分尊重自己的科研選擇,如今他也用這種方式教育學生,“將當年老師教我的育人智慧和科學精神傳承下去”?;顒蝇F場,王復明培養的鄭大學子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他送上視頻祝福,表達對恩師的想念和感謝。河南土生土長并在鄭大學習工作多年的王復明,一直用實際行動回報母校和家鄉,在河南建立壩道工程醫院和黃河實驗室中試基地,致力于構建“大土木”產科教融合創新平臺,為國家培養更多“把論文寫在工程上”的創新實踐人才。
本期“嵩陽大講堂”首次通過鄭州大學官方微信視頻號直播,點贊量2萬余次,既讓廣大師生暢享一場高質量的學術盛宴,也給師生上了一堂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大思政課”?,F場聆聽報告的水利與交通學院2020級博士生趙浩楠深受鼓舞:“我們應該向王院士學習,立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行業需要,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自己夢想,積極投身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實踐!”

李蓬為王復明院士頒發“嵩陽大講堂”主講嘉賓證書

王復明院士報告會訪談環節

胡少偉主持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