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韓國河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多卷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成果鑒定會在鄭州大學召開。四川大學杰出教授、歷史文化學院學術院長霍巍擔任鑒定專家組組長,成員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方輝,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院長鄭君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事務中心二級調研員黃向陽,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海杰,鄭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洛陽師范學院、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課題組成員,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師生代表共50余人以線上線下形式參加會議。鄭州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負責同志主持開幕式。
王海杰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和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考古學科是鄭州大學打造學科高峰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國河教授主持的《(多卷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產出了一批標志性的成果,培育了多名古代陵墓研究的人才,極大地推動了鄭州大學考古學科的發展。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事務中心二級調研員黃向陽同志對《(多卷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項目組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宣讀鑒定會議流程。
開幕式后,霍巍教授主持專家鑒定會。韓國河教授從項目分工、研究進程、研究理念、階段成果、主要突破、價值影響、未來展望等七個方面匯報了課題組的工作和成果。項目組通過對帝陵研究資料的田野調查和綜合研究,形成了七卷本的結題報告,共發表45篇高質量研究論文,初步建立了陵墓研究數據庫,培養了近20名碩、博士和數名陵墓研究人才,通過講座等方式向社會公眾開展10余場科普講座,并參與成立中國考古學會陵墓考古專業委員會。韓國河教授總結陵墓考古要“以田野為根本,研究為導向,闡釋為手段,保護利用為目的”,最終實現周漢唐宋時期的帝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目標。
專家組在答辯環節充分肯定了課題組的工作和成果,并提出了諸多寶貴建議。經過評議,霍巍教授代表專家組進行總結,項目成果在研究理念、研究思路和主要觀點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突破和創新,資料梳理完備,研究內容翔實,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建議盡快對結項報告進行修訂并出版發行,最后宣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多卷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鑒定結果為優秀。
“《(多卷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項目于2017年11月獲批,韓國河教授召集北京大學韋正教授、南開大學劉毅教授和劉尊志教授、山西大學王小蒙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孫新民研究員擔任子課題負責人,共同完成了7卷本的結項報告,總字數達165萬,插圖近2000幅。

成果鑒定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