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刊發校長李蓬院士采訪文章: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加快一流大學建設步伐(權威訪談)
《河南日報》2024年8月2日03版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加快一流大學建設步伐(權威訪談)
——訪鄭州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蓬
本報記者 曹萍
夏天的鄭州大學,校園寧靜清幽。7月31日,記者見到了鄭州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蓬,雖已放暑假,但李蓬的日程依然排得滿滿當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踐行者,李蓬對此有很多體會和思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高校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體系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李蓬說。
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的關系?李蓬表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核心靠人才,關鍵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基礎靠教育。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必須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理念,有機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形成系統創新、可持續創新和高水平創新格局。”
高水平學科建設是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學校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原則,布局實施優勢學科提升、基礎學科振興、新興交叉學科培養三大計劃。持續優化學科布局,在三個一流建設學科的基礎上,圍繞國家急需學科專業領域,主動對接區域重大產業布局,加快培育若干領域先發優勢,打造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學科集群,重點聚力發展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科、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學科,有組織推進醫工交叉,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高質量發展能力。”李蓬說。
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也是重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鄭州大學將在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方面持續發力。李蓬表示,學校將建立以自由探索和有組織科研相結合的基礎研究培育體系,加大對基礎學科和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積極融入國家、省實驗室體系,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凝練高水準創新項目,集聚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體推進產學研用,實施協同創新重大專項、“雙百”助企專項等,深化校地協同、校企合作等。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管理政策,打通從前沿技術研發到孵化轉化產業化鏈條,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蓄勢賦能。
在李蓬看來,高水平創新人才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本所在。“學校將完善預聘和長聘相結合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立體引育體系,以平臺和項目引才聚智,優化校院兩級評價考核機制,提高人才產出效能,營造人才發展‘小氣候’。有序賦予學科學院人事管理更多自主權,加大對高水平、標志性、原創性科研成果獎勵,促進科技創新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打造人才創新‘生態鏈’。推動人才隊伍分賽道發展,健全相應的職業發展規劃與配套體系,全面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潛能,努力培養造就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構筑創新人才集聚高地。”李蓬說。
對于未來發展,李蓬充滿信心:“作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鄭州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握高等教育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產學研融合,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形成國家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高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媒體鏈接:
https://dzb.henandaily.cn/html5/2024-08/02/content_12_1683855.htm?curr=
豫見鄭大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