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懷壯志,奮發正當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青年工作的重要理念,鄭州大學的青年學子們在暑假期間,回歸家鄉故土,踏入紅色基地、文化古城與社區村落,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三下鄉”實踐活動。他們以青春為號,踐行使命,履行與家鄉的約定,增長才干,貢獻力量。
秉持初心于心底,革命風范恒久遠
在各地紅色基地,青年學子們追尋革命的足跡,回溯那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在熱鬧的宣講場地,青年學子們激情澎湃、聲如洪鐘地發表著言辭。從憑借紅色資源去感悟黨史的深厚內涵,到目睹家鄉的發展演變,再到深入人民大眾之中,近距離地進行黨史精神的傳播與闡釋。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依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全方位、精確化、深入地解讀著黨史所蘊含的精神內核。
在封丘金銀花產業考察基地,“花滿茗”團隊實地考察產業鏈,通過與封丘縣團委進行實際交談、科創調研、網絡探究等方式領悟黨的帶領下,封丘茶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機制路徑;在泰山村,“三產興旺”團隊在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下為村民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
巧手匠心織錦繡,非遺生輝續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新聞與傳播學院“繡映汴梁”實踐隊來到河南開封,深入探訪了宋繡博物館、開封汴繡廠及錦繡堂等,聆聽王素花老師滿懷深情地細數著每一幅精美絕倫的繡品過往的故事。與汴繡藝術的傳承者與發揚者郭寧老師交流了汴繡的技法特點、適應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之路,見證了汴繡的璀璨光輝。不僅如此,實踐隊員們還親身參與體驗汴繡制作的全過程,深刻理解到了傳統手工藝的復雜與艱辛。
河南音樂學院實踐團隊參觀了夢祥銀博物館和制作工廠,從工藝精湛的古代銀鎖、銀簪,到時尚、極具設計感的現代銀飾,不僅是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獨特創新,更是銀飾文化歷久彌新的傳承。此外,實踐隊員們還編創了一支舞蹈,將傳統工藝、現代制造與藝術相融合,擦出了不一樣的絢麗花火。
精準幫扶筑夢青春,普法宣講助力振興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在汝陽縣靳村鄉,“智繪山鄉筑夢團”實踐隊員們舉行學習座談會和閱讀活動,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困難,在“童伴媽媽”活動中給予留守兒童關懷,為當地鄉村振興開展精準分類幫扶。
法治融于社會,教育潤入人心。在河南睢縣,“‘法治+’賦能振興路,繪制鄉村建設宏圖”實踐隊通過走訪云騰田園綜合體,并在尚屯鎮回示村、梁莊村進行了普法活動,了解法治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保障作用,助推基層法制教育,為尚屯鎮平安法制建設注入新活力。隊員們在實踐中感受鄉村力量,更在實踐中對于鄉村振興有了更多收獲。



鄭州大學青年學子開展“三下鄉”暑假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