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管理辦公室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鄭州大學主辦,經濟管理雜志社、鄭州大學商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研究院承辦的第三屆全國工商管理學博士后論壇在鄭州大學舉行。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王曙輝,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海杰,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人才處處長赫更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主持。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100余名專家學者、博士后和碩博研究生以及《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管理》等期刊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王海杰致辭。他代表鄭州大學向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他指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通過管理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提升行業企業的創新動力和能力,加快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
王曙輝致辭中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致力于將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結合,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發展格局,為河南培育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新質生產力培育與企業管理創新”。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丹研究員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強實體經濟”為題,分析了新質生產力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途徑,并提出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落腳點做強實體經濟的建議。廈門大學黨委原常務副書記李建發指出推進工商管理學科建設的重要方向。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汪旭暉分析并指出了數據要素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和建議。北京交通大學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明玉強調要培養出滿足時代需要和國家重大需求的創新人才。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焦豪教授剖析了數字平臺生態系統的理論邏輯和未來研究領域。王海杰以“數字服務貿易網絡與企業全球價值鏈韌性”為題,分析了數字服務貿易網絡對企業全球價值鏈韌性的影響路徑并為企業提出建議。
分論壇環節,與會人員圍繞“新質生產力培育與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與企業數字化轉型”“數智時代組織管理創新”“企業戰略與企業社會責任”四個議題進行了學術交流。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