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鄭州大學影視創作與研究中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轉型與創新:數智時代的影視理論研究與視聽人才培養”學術工作坊在鄭州大學舉行。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海洲,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道新,鄭州大學學術副校長、鄭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軟件學院院長楊天若出席會議。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多所高校、研究院的專家學者,鄭州大學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代表等100余人參加會議。
鄭州大學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表示,智能化是擺在影視創作的前沿問題,希望通過學術工作坊,連接學界與業界,共同探討影視理論研究的新路徑和新方法,為數智時代視聽人才培養貢獻智慧與力量。
王海洲在致辭中表示,影視文藝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握時代脈搏,在追求精品化道路上不斷前進,以彰顯影視文藝創作的銳意與創意。
工作坊分為主旨報告、圓桌論壇兩個環節。主旨報告環節,與會專家圍繞學術自主與學科發展、學科體系構建、數智變革與人才培養等主題進行精彩報告。在圓桌論壇中,楊天若以自身建設數字影視學院的經歷為例,將交叉學科的起步、難點、前景等細節一一羅列。他表示,中美在傳統影視方面仍有差距,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都處于第一梯隊,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在人才培養“前段-中端-后端”的三個領域可以立體化建設,影視創作與研究中心負責前端腳本和藝術理念,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負責制作維護中端技術路徑,新聞與傳播學等學科負責后端的宣發和運營。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面對數智時代的轉型與創新,影視理論研究與視聽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影視創作與研究中心立足本土,扎根人民,以自身特色鑄就了中原大地上影視創作研究前沿的先行軍,為其他兄弟院校的變革轉型提供了指引,成為國內影視創作研究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