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數再創新高
2024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立項工作已陸續完成,截至目前,本年度鄭州大學獲批項目/課題的數量和經費均創歷史新高,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5人。其中,我校牽頭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課題10個,總經費超1.6億元;獲批由企業牽頭、我校教師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1項,總經費4500萬元。
由李蓬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重點專項“細胞器感應與互作對脂代謝的調控作用及其病理生理學效應”,以代謝性細胞器感應、調節脂質代謝穩態的作用機制為核心,闡明代謝性細胞器感應與互作調控脂代謝的作用及機制,揭示細胞器感應與互作異常導致脂代謝紊亂相關重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學效應,為重大代謝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培養一批優秀的中青年科研人才,持續提升我國在脂質代謝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由張瑞芹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與土壤、地下水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專項“中原城市群重污染精準溯源與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圍繞區域重污染天消除和空氣質量盡早達標的關鍵問題開展研發,厘清和量化中原城市群及魯皖豫交錯帶大氣氧化性特征和二次污染物耦合機制,構建多污染物融合排放清單與重點行業減污降碳數據庫,建成大氣PM2.5和O3復合污染快速精準溯源與評估診斷業務化系統,開展工業園區VOCs和農牧業氨減排全過程精細化治理技術集成與示范,支撐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由徐明亮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業軟件重點專項“基于AI模型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協同關鍵技術及平臺研發”,聚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網絡協同重大“卡脖子”難題,建立基于全業務鏈一體化融合與增強式預測的統一數字業務模型創新理論方法,突破數據表征學習的高精準供需協同、價值關聯學習的高精準跨鏈協同、決策模型學習的高精準人機協同等關鍵技術,研制基于AI模型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協同一體化服務平臺,在汽車、鋼鐵、港口等關鍵領域開展應用示范。
由單崇新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中西量子物理聯合實驗室”,聚焦于量子物理領域的國際學術前沿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圍繞國際大科學裝置研究新型粒子和標準模型的高精度檢驗,探索金剛石氮空位色心光/電探測磁共振現象,開拓納米金剛石病毒檢測、高壓原位多物理場傳感等方面的應用,發展表面增強拉曼的量子理論拓展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在可穿戴、柔性傳感器領域的應用。
由張璽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創新型體外診斷技術體系研究與產品開發”,圍繞分子與免疫診斷開展創新技術體系研究和即時檢測(POCT)產品開發,采用CRISPR分子診斷、熒光微球定量檢測和膠體金多聯檢測等技術進行系統集成和產品研發,為建設相關人工智能輔助診療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其獲批情況是衡量科研單位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鄭州大學不斷強化以問題為牽引,以重大需求為導向,深入探索全鏈條貫通的有組織科研模式,承擔大項目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產出了一批有顯著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今后,學校將持續以大項目申報工作為抓手,繼續加強組織策劃,推動“大平臺、大團隊、大交叉、大成果”的協同式發展,不斷提升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鄭大力量”。
豫見鄭大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