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校友:
日月其慆,時光不待。值此新年來臨之際,我們謹代表學校向廣大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醫務工作者、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誠摯問候和美好祝福!2024年,我們以“學科建設年”為統攬,加快一流大學建設,大事要事喜事不斷,事業發展捷報頻傳。新年的曙光即將灑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那是希望之光,更是奮斗之光。讓我們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共同回顧2024年的輝煌,展望2025年的美好明天。
一年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治理能力顯著增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把牢行穩致遠航向。系統謀劃黨建頂層設計,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組織實施立德樹人高質量行動計劃、黨建強基提質行動計劃,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通過驗收,化學學院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扎實推進院辦校、醫學教育體制機制、綜合考核、學科學院專業一體化、人事人才制度、人才培養模式等改革。學校內生動力和辦學活力不斷增強,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人心思進和爭創一流氛圍更加濃厚。
一年來,我們推進立德樹人,培養體系更加優化。踐行“讓每個學生更優秀”理念,進一步改善人才培養條件,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順利完成。依托附屬醫院做實臨床學院。化學學科入選“101”計劃;本科生連續13年獲寶鋼教育獎優秀學生特等獎。何季麟院士捐資設立“麒麟獎學金”,飽含對學子們的殷殷期待。創立嵩陽大講堂,厚植大學文化。
一年來,我們突出學科牽引,學術水平持續提升。持續推進“三大計劃”,“學科+”格局不斷深化,學科融合度進一步強化。新獲批7個一級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點;ESI整體排名全球203位、內地高校22位。與附屬醫院共建創傷與代謝研究院、發育與代謝研究院、神經與康復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院,深化科教醫融合與醫工交叉。
一年來,我們深化人才引育,師資建設再上臺階。面向全球引才、堅定自信育才、優化制度用才,更多優秀人才集聚于鄭大、成長于鄭大、成就于鄭大。新增國家級人才31人;博士后基金75、76批面上資助取得新進展。我們期待更多優秀人才來到鄭大,創新創業老家河南。
一年來,我們強化科研創新,標志成果接連涌現。堅持頂天立地做科研,著力產出創新成果、增強服務能力。國家自科基金獲批立項401項,優青和重點項目實現新突破;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5人;伏牛山觀測站獲批生態環境部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橡塑模具團隊研制的深空面窗兩次助力航天員升空;“無氨氮鉬冶金新技術”協議轉化金額6000萬元。國家社科基金立項77項,再創新高;5項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一年來,我們拓展辦學格局,社會影響不斷彰顯。堅持更大力度開放辦學,拓寬“朋友圈”、提升影響力。承辦教育部部省合建工作會議。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精彩呈現“河南三分鐘”并接旗承辦2025年大賽。深化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一流高校合作,惠靈頓學院首次招生。河南醫學院新校區、水利學科群綜合試驗平臺等開工建設。附屬腦病醫院、傳染病醫院掛牌成立,服務人民生命健康體系更加完備。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更凝聚著鄭大人的智慧與辛勤汗水。在此,向大家表示真誠感謝和崇高敬意!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2025年,絢麗多彩的畫卷將由鄭大人繼續繪就。新的一年,我們將面臨“十四五”和“雙一流”二期建設收官,全面謀劃布局“十五五”發展,持續深化高水平研究型的一流大學建設。創新是研究型大學的根本,是我們追求世界一流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學校將以承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推進中部728創新港建設為契機,將2025年定位為“創新突破年”,讓創新成為凝聚全校力量的核心主題,成為牽引學校內涵建設的關鍵動力,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生態、增強創新能力,積極構建對接服務產業的創新鏈條,加快打造創新高地,奮力推進一流大學建設,在教育強國建設的時代浪潮中奏響屬于鄭大的華章!
祝大家新年快樂,家庭幸福,萬事勝意!
黨委書記 別榮海 校長 李蓬
2024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