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5年3月4日 第06版
強信心增力量 決勝“十四五”·創新發展
潮!人形機器人有巧手
本報記者 王政 劉溫馨
轉手絹、扭秧歌,宇樹機器人驚艷亮相蛇年春晚;跑步、爬山、跳舞、打拳,人形機器人技能滿滿。除了有酷炫技藝在身,如今的人形機器人還能進廠打工。
走進比亞迪長沙星沙園區物流倉庫,兩臺身高172厘米、體重76公斤的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1正在作業。只見它們屈膝、下蹲,從托盤上穩穩夾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舉至胸前,然后小步走向左后側的無人物流車拖車,將物料箱精準放在拖車上,再轉身回到托盤前繼續搬運……
據介紹,Walker S1的頭部配備了雙耳魚眼相機,擁有3D立體視覺功能,能自主規劃路線、自主判斷物料是否正確;其仿人靈巧手裝備了6個陣列式觸覺壓力傳感器,能實現精準、靈活操作。
2024年底,樂聚機器人啟動新產線,預計可年產200臺人形機器人;今年,優必選計劃加大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的交付量……《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指出,歷經多年發展及技術迭代,人形機器人已進入技術集中突破和應用初步試水的關鍵發展時期。預計2028年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整機市場規模將達50億至500億元。
連線
未來產業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一方面,要夯實人才培養這一創新根基。面向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社會發展趨勢,強化通識教育、拓展學術視野,著重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優化創新體系的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越來越呈現出跨界融合趨勢,高等教育應有針對性地推動學科交叉、布局重大平臺、聚合創新團隊,提升與未來產業的契合度。
——李蓬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
媒體鏈接: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408710-500006123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