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分組討論,審議“兩高”報告。全國人大代表、校長李蓬院士參加第二組小組討論并作重點發言。
李蓬在發言中對“兩高”報告表示高度贊同,她表示,過去一年,全國法院和檢察院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為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李蓬表示,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對于培養新時代卓越法治人才,助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最高檢和最高法越來越注重與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力推動了法學人才培養、理論研究和法治實踐的深入協同。鄭州大學“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經過五年多的建設,已經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引領全國檢察公益訴訟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創造了“十一個全國第一”,是高校與檢察、法院系統深度合作的生動案例。
李蓬表示,鄭州大學高度重視法學學科建設和依法治校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形成了本碩博及博士后全方位高質量法治人才培養的完整鏈條,為河南省乃至全國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法治人才;法學學科堅持在主流基礎上的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積極推進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在檢察公益訴訟、紀檢監察、黨內法規、數字法學等新的學科賽道和發展方向上奮力前行。學校堅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辦學,與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著力打造“五個體系”,構建“大法治”工作格局,推進法律顧問制度改革,獲批教育部高校法治工作創新實踐試點單位,法治化、制度化治理水平不斷攀升,依法治校品牌效應不斷凸顯。
李蓬說,高校具有理論研究基礎扎實、高層次人才集聚、科研平臺齊備的優勢,能夠也應該在法理和實踐研究、人才輸送、智庫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她建議,高校和檢察、法院系統進一步密切合作,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教育培養機制,建立聯合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協同工作機制,打造交叉新興法學學科共同體,支持公益訴訟學科建設,推動法學理論和審判實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