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鄭州大學“嵩陽大講堂”第十講——常俊標院士報告會在綜合管理中心第二報告廳舉行。校長李蓬院士、學術副校長董子鋼出席,相關部門和院系師生代表260余人參加活動。學術副校長臧雙全主持報告會。
李蓬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常俊標頒發“嵩陽大講堂”主講嘉賓證書。
創新藥研發有什么重要意義?常俊標以《攜手研發新藥,守護人民健康》為題,從戰略意義、亟需突破的關鍵技術以及精準藥物設計的核心方向三個維度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科研感悟:“在創新藥的星辰大海,為患者打造生命之光。”他以發現青蒿素等為例,講述了我國在新藥研發領域取得的成績及面臨的挑戰,指出“自己的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必須要有“從0到1的突破”,才能讓創新藥“貼上‘中國藥’標簽”,在重大疾病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他還回顧了自己留學歸國、傳承師恩的成長經歷,以及帶領團隊研發出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藥“阿茲夫定”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提升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原始創新能力,踐行“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初心使命,積極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做藥不是九死一生,而是九十死一生”。在訪談交流環節,常俊標與師生熱烈互動,話語真摯,打動人心,現場響起數十次掌聲。當被問及是什么讓自己始終保持飽滿的精氣神時,常俊標說:“我見到學生就精神,來到實驗室就精神!”回憶起剛參加工作的那段經歷,為了研發新藥,他和妻子大年初六乘坐綠皮火車前往上海購買試劑。“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這是他多年科研實踐的深刻感悟。常俊標以此勉勵青年科研人員,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他還表示,未來自己將主攻癌癥和腦卒中治療領域,致力于讓更多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
本期“嵩陽大講堂”聚焦“健康中國”創新實踐,傳承與弘揚科學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為全體師生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和精神食糧,也為學校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思路啟發。現場聆聽報告的化學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李昊聰深受鼓舞:“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學習常院士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為守護人民健康、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青春智慧。”

校長李蓬為常俊標院士頒發“嵩陽大講堂”主講嘉賓證書

常俊標院士作報告

訪談與交流互動

學術副校長臧雙全主持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