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主辦《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藍皮書(2024-2025)》發布會暨面向“十五五”的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研討會
3月23日,由鄭州大學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鄭州大學商學院、河南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藍皮書(2024-2025)》發布會暨面向“十五五”的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研討會在主校區舉行。
河南省原副省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校黨委書記李成偉,社科文獻出版社生態文明分社社長任文武,河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社語處處長韓冰,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海杰主持。
李成偉在致辭中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中部地區作為全國糧食安全、能源原材料、現代產業和綜合交通樞紐的核心承載區,長期以來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此次發布的藍皮書是鄭州大學聯合中部六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對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全面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科學規劃和展望。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強化學術交流與合作,打造推動中部崛起的學術共同體,凝聚發展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藍皮書發布環節,課題組介紹了《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藍皮書(2024-2025)》的立項背景、完成過程與主要內容等情況。
主旨報告環節,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中部六省社科院、高校等單位的10余位專家學者就“十五五”中部加快崛起面臨的主要問題、中部各省在中部崛起中的定位和作用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專家們一致認為:“十五五”時期,中部地區仍然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應把中部發展放在整個國家版圖中定位思考,履行好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重任,努力增加經濟的含“新”量、含“智”量和含“綠”量;把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造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等多鏈融合的創新生態;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堅持因地制宜和差異化發展,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產業備份重要基地;加強中部省份內部合作,以南水北調中線、漢江生態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三條水線和京廣、京九和呼南三條高鐵線為基礎,推動中部省份形成內聚力,打造協同互補新格局;強化頂層設計、設立更多的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或“雙空經濟”協同發展試驗區、加快數字航空建設。
會上,與會專家還就2026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藍皮書創研方案展開研討,從提升藍皮書的權威性、普適性和創新性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李成偉致辭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