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示最新考古成果,深入解讀古代文明,由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鄭州大學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文博行業前沿系列講座,將邀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魏興濤為廣大研究生作學術報告,歡迎廣大師生積極參加!
報告題目: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中原成就
報告人:魏興濤 研究員
報告時間:2025年3月16日 14:00—17:00
報告地點:鄭州大學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三樓教工之家
報告人簡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二級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學文博學院博士畢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高層次(B級)人才,“中原英才計劃”——中原文化領軍人才,河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兼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時代專委會副主任、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委、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評委,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主持制訂文物考古工作標準一項,已發布在全國施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多項省級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承擔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一項,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考古、文明起源研究。共出版考古專著、報告6部,發表論文等130余篇。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21年)1項、二等獎2項(2010、2018年)、三等獎2項(2000、2019年)等。
報告摘要:中華文明起源的考古學研究從中原晚商殷墟向前追溯至商前期鄭州商城、二里頭文化、龍山時代、仰韶時代等。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也從中原擴展到黃河下游、長江流域及遼河流域。裴李崗文化時期中原地區文化發達,是整個東亞文化發展的高地,形成文化上早期中國雛形,孕育諸多后世文明要素。仰韶文化早期出現社會復雜化現象,開啟史前文明化新進程;中期文明化現象顯著呈現,出現雛形古國,形成文化上早期中國;晚期鄭州西北一帶出現早期古國,步入文明社會,中原地區成為中國早期區域文明之一。龍山時代中原成為文化匯聚之地,社會變革顯著,周邊文明因素向中原融合。到二里頭文化時期形成成熟的青銅文明,出現早期廣域王權國家,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與引領者。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誕生及早期發展核心區域,其長期文明化進程孕育了重視農桑、世俗務實等獨特文明特質,是中華文明的主根主脈。
鄭州大學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
202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