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的辦學思路。立足河南、服務全國,成為國內化工與能源工程領域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及解決經濟建設中重大關鍵技術的基地,辦成過程工程領域特色鮮明,省內領先,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型學院。
學院始建于1958年,1981年開始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1999年開始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職教職工160余人,其中專職教師120人,雙聘、外籍和國內兼職院士4人;教授38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9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6人,省級以上勞模、優秀教師、學術帶頭人等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鄭州大學特聘教授2人。有2位教師分別擔任教育部3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委員職務。
學院有國家鈣鎂磷復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國家化工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批準設立)等16個科研機構及全國磷肥與復肥信息站,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磷肥與復肥》專業技術刊物及行業內部發行的《磷復肥與硫酸信息》。
學院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及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含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制藥工程6個二級學科),其中化學工藝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博士后流動站和“化工過程機械”二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含化工過程機械、熱能工程、流體機械、工程熱物理、制冷與低溫、動力機械及工程6個二級學科)。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有發酵工程、安全工程等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化學工程領域、動力工程領域2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點或在職工程碩士點,化學工藝專業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點,以及“化學工程與技術”、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等。已為國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80余人。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有36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人,碩士研究生291人,另有專業學位碩士在讀學生30人。
學院十分重視研究生培養工作,并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2009年被確定為碩士研究生“學術型”和“應用型”分類培養改革試點單位,并全面實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2010年開始主要面向應屆本科生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首創推行“首席導師+導師組”的多元綜合指導體系;著力抓好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建設、學位論文質量,加強課程教學和學位論文研究的監管;廣邀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講座”,使學院的學術氣氛日益濃厚。自2007年起,學院每年舉辦模擬國際研討會的“研究生英語科技報告會”,承辦學校“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競賽活動,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加課外科研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以期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學院將繼續建設與研究型學院目標相適應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與管理體系,為國家培養更多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
竭誠歡迎廣大考生積極報考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研究生!
一、報考條件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在職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人員,或在學校從事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教學的教師可以報考:
1、2008年7月31日前獲得學士學位。
2、2007年7月31日前獲得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畢業證書。
二、考試
(一)考試科目
1、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英文名稱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簡稱“GCT”);
2、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
(二)考試方式
工程碩士生入學考試采取兩段制考試方式。第一階段為全國的聯考,所考科目的命題及閱卷工作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統一安排;第二階段由我校組織。
第一階段,報考我校的所有考生均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GCT”考試(考生取得的“GCT”成績一年有效)。該階段主要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考生當年只可選擇一個培養單位的一種專業學位報考。我校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GCT”成績合格分數線。
第二階段,按照我校的時間要求到報考的相關院系申請參加學校自行組織的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我校將根據考生的“GCT”成績、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結果決定是否錄取。
關于我校2011年招收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綜合測試及面試詳情,請關注鄭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或電話咨詢。
(三)全國聯考科目的命題依據
“GCT”試卷由四部分構成:語言表達能力測試、數學基礎能力測試、邏輯推理能力測試、外國語(英語)運用能力測試。“GCT”試卷滿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每部分為45分鐘。“GCT”命題依據《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指南》(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三、報名
(一)報名方法
全國聯考報名工作采用全國統一網上報名與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式。網上報名時間為7月1日至14日。考生在規定的網上報名時間內,登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以下簡稱“學位網”,網址:http://www.chinadegrees.cn)上的“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統一網上報名系統”(以下簡稱“網報系統”)填寫、提交考試報名信息并上傳本人近期電子照片,該電子照片將在《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報名登記表》(以下簡稱《報名登記表》)、《2011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資格審查表》(以下簡稱《資格審查表》)、準考證、成績單上使用。
現場確認時間為7月16日至18日。已經完成網上報名的考生在規定的現場確認時間內,到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新校區訓練館(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62號,科學大道與瑞達路交叉口東200米路北)校驗身份證件,繳納考試報名費,簽字確認考試報名信息。現場確認點須提前印制2011版《非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考試考生守則及違規處理規則》,并于現場確認時發放給每一位考生。考生通過網上提交報名信息后,要仔細核查,如果有誤,及時修正。考生現場簽字確認后的信息,須由考生本人負責,一律不得更改。
所有報名考生應在規定的報名期限內進行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逾期不予辦理。只完成網上報名,但未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現場確認手續的,本次考試報名無效。
(二)報名證件要求與預報名
根據學位辦〔2011〕28號文件規定,參加此項考試的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規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其他人員規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為港澳臺身份證件、華僑身份證和外籍護照。
根據《現役軍人和人民武裝警察居民身份證申領發放辦法》(國務院、中央軍委第510號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條規定,“現役軍人、人民武裝警察從事有關社會活動,需要證明公民身份的,憑居民身份證證明;執行任務、辦理公務、享受撫恤優待等,需要證明現役軍人或者人民武裝警察身份的,憑軍隊、武裝警察部隊制發的身份證件證明”。因此,現役軍人、人民武裝警察報名參加此項考試,也須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報名,否則不予報名。
在報名期間無法出具規定的有效身份證件的報名考生,可采用預報名方式用現有身份證件進行網上報名、現場確認和繳費,但考生須簽署預報名承諾書(見附件6),承諾于2011年10月10日前取得規定的有效身份證件。屆時不能兌現承諾者,預報名無效,不能下載準考證,不許其入場考試,所交報名費不予退還。此類考生須在10月11日到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新校區訓練館完成身份證件信息修改和確認工作。
自10月15日起,教育部學位中心在學位網統一開通全國聯考準考證網絡下載工作,請考生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
(三)資格審查 按照學位辦〔2011〕28號文件精神,對考生報名資格的審查,由招生單位在考試成績發布后進行。具體資格審查時間和方式由招生單位自定。成績合格考生的《資格審查表》(考生和招生單位可于成績下達后登陸網報系統下載打印)由招生單位審查、存檔。因不符合考試報名條件或提供虛假信息而未被招生單位錄取,責任由考生自負。
考試成績發布后,通過招生單位公布的復試分數線的考生登錄網報系統下載本人《資格審查表》,本人簽名后將該表交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檔案管理部門),核準表中內容、填寫推薦意見,并在電子照片上加蓋公章,然后按要求將《資格審查表》、相關學歷、學位證書交報考單位研究生院(處、部)進行資格審查。如考生持境外學歷、學位報考,資格審查時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認證報告。 我校具體資格審查時間和自命題考試安排將在考試成績發布后公布在鄭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請大家及時關注。鄭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網址http://gs.zzu.edu.cn.
四、考試時間
全國GCT聯考時間為2011年10月30日 上午 8:30-11:30
考試地點:見準考證。
五、錄取辦法
錄取工作由學校組織和確定,錄取分數線由學校自行劃定。在面試時將進一步驗證考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加強對考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考核,根據考生入學考試成績(含面試),擇優錄取。
六、培養方式、學習年限及學費
1.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采取進校不離崗的方式進行培養,分段集中授課與指導閱讀、研究相結合,具體安排由學校確定。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半至3年。
2.學習期間的培養費按省發改委批準的標準收取,教材費按實收取。
3.學員在讀期間,一切關系均在原單位,由原單位負責其所有待遇。
附: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招生領域表
一、院系代碼:
化工與能源學院(023)
二、專業領域代碼與名稱:
430117 化學工程
第二階段考試
專業課考試科目:
化工原理
專業課考試參考書目:
《化工原理》 (第三版,上冊)ISBN 7-5025-8250-9
《化工原理》 (第三版,下冊)ISBN 7-5025-8251-7
陳敏恒 叢德滋 方圖南 齊鳴齋 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三、專業領域代碼與名稱:
430107 動力工程
第二階段考試
專業課考試科目:
流體力學
專業課考試參考書目:
流體力學《流體力學》(Ⅰ)ISBN:978-7-04-013104-8
《流體力學》(Ⅱ) ISBN:7-04-013105-6
孔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聯系人:余義友
聯系電話:0371-67781330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10-16 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