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將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倡議
發布人:楊明 信息來源:黨委宣傳部 教務處 發布日期:2020.02.20 閱讀次數:7925
老師們:
2020年初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庚子年的春節變得非同尋常。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延期開學和“停課不停學”的通知要求,學校對延期開學期間的教育教學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線上開展教與學,實現“延遲開學不停課,遠程教學保質量”。然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高校教師的我們,遠遠不止是落實“停課不停學”,更重要的是把“傳道”蘊含于“授業”“解惑”之中,借教授專業去塑造理想信念,將課堂與思政相結合,將德育與智育相結合,真正做到“博學明德、求實善教”。
防控是最好的課堂、眼前是最好的教科書。疫情發生以來,臨危受命的“最美逆行者”,熱血出征,馳援湖北;白衣天使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用行動詮釋著醫者仁心;敢為人先的共產黨員沖鋒在前;科研團隊爭分奪秒,全力攻關;眾多勞動者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無數企業和個人慷慨解囊、捐贈捐助……與疫情賽跑、與病毒的戰斗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充分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堅持黨的領導的執政自信。黨領導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愛黨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教材,是一堂感人至深的愛黨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大課。如何利用好這部實踐教材,上好這堂實踐大課,需要我們全體教師共同努力!
老師們,我們要做好“廚子”,把思政的“鹽”均勻地溶解在教育教學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吸收。無論是通過網絡直播授課,還是音視頻互動,無論是網絡資源導學,還是單獨交流指導,我們要在傳授教學內容和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團結精神、奉獻精神、科學精神等要素有機融入各門課程之中,提升課程思政實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老師們,戰“疫”當前,讓我們行動起來,充分利用重大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以課程思政為抓手,把疫情防控中的典型經驗與感人事跡變成教育教學中的“活教材”, 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引導以鑄魂育人,共同完成好這場愛國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學生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真正的與祖國一起成長,用成長的足跡踩踏災難,主動擔負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這場突發災難轉化為民族振興的寶貴精神資源。
中共鄭州大學委員會宣傳部
鄭州大學教務處
2020年2月18日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10-16 17: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