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是第34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今年宣傳活動主題為“生命至上終結艾滋健康平等”(英文主題為“?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強調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共建共治共享,攜手應對包括艾滋病在內的疾病流行帶來的風險與挑戰,為實現防治目標、終結艾滋病、終結疾病大流行而努力。
為進一步深入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和政策,現將青年學生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核心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望廣大師生認真學習,以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降低傳播風險,減少感染。
一、危害性認識
(一)艾滋病是一種危害大、死亡率高的嚴重傳染病,不可治愈。
感染艾滋病會給學習、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對于家庭、父母心存愧疚;需要終身規律服藥;精神壓力增大。病毒會緩慢破壞人的免疫系統,若不堅持規范治療,發病后病情發展迅速。發病后的常見癥狀包括:皮膚、黏膜出現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血皰、淤血斑、持續性發熱、肺炎、肺結核、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并發惡性腫瘤等。
(二)目前我國青年學生中艾滋病主要傳播方式為男性同性性行為,其次為異性性行為。
2008年-2019年,全國15-24歲青年學生感染者人數曾增長趨勢,已從2008年的482例上升到2019年的3422例,2010年-2019年我國新報告青年學生HIV/AIDS的同性性傳播比例為80.0%,無保護的同性性行為是感染HIV的高危行為。
(三)不能通過外表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外表與正常人無異,決不能從一個人外表是否健康來判斷其是否感染艾滋病。
一些學生由于自控力不強/疾病預防知識匱乏,無法抵御異性或同性的引誘、哄騙,與自以為外表健康的人發生性行為,感染艾滋病病毒。也有極個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種原因,蓄意與他人發生無保護性行為,傳播疾病,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二、預防知識
(一)學習掌握性健康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技能,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掌握科學的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觀念,保證安全的性行為。性既不神秘、骯臟,也并非自由、放縱。性沖動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成長的必經過程。青年學生應積極接受性健康教育,豐富課余生活,提高自制力。
(二)艾滋病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掌握預防知識、拒絕危險行為,做好自身防護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堅持每次正確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預防艾滋病/性病的感染與傳播選擇質量合格的安全套,確保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安全套不意味著可以放縱個人的性行為。
(三)艾滋病通過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傳播,共用學習用品、共同進餐、共用衛生間、握手、擁抱等日常接觸不會傳播。
艾滋病病毒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母乳、傷口滲出液等體液中存在量大,具有很強傳染性。艾滋病病毒有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傳播途徑,日常學習生活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蚊蟲叮咬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四)注射吸毒會增加經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使用新型合成毒品/醉酒會增加經性途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
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針具吸毒會使病毒通過污染的針具傳播。使用新型合成毒品(冰毒、搖頭丸、K粉等)或者醉酒可刺激或抑制中樞神經活動,降低自己的風險意識,性伴數量和不安全性行為的頻率會增加,那么也會間接地增大HIV和性病傳染的風險。
(五)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必須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
性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更高。特別是像梅毒、生殖器皰疹和軟下疳等以生殖器潰瘍為特征的性病,潰瘍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入侵。
(六)72小時內使用暴露后預防用藥可減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風險。
發生暴露后,比如破損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發生了無保護的性行為,可以使用暴露后預防用藥。暴露后預防用藥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暴露后預防用藥種類根據當地藥品的可及性及醫生評估后開具用藥方案,服藥周期為28天,阻斷效果與起始用藥時間密切相關,原則上不超過暴露后72小時,時間越早,阻斷效果越好。
三、檢測與治療
(一)發生高危行為后(共用針具吸毒/無保護性行為等),應該主動進行艾滋病檢測與咨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急性感染期傳染性較強。常出現的癥狀有發熱、頭痛、皮疹、腹瀉等流行性感冒樣癥狀。但是這些癥狀是否出現因人而異。
HIV抗體的初篩檢測結果呈陽性不能確定是否感染,應盡快到具備診斷資格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確診。
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是指從HIV感染人體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體、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標志物能被檢測出之前的時期。請注意,在窗口期的血液已有感染性。現有的診斷技術檢測HIV抗體、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別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因此,需要注意自己檢測的時間要在窗口期過后。具體可咨詢當地的自愿咨詢檢測門診。
(二)疾控中心、醫院等機構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檢測和咨詢服務。
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國家對個人接受自愿咨詢檢測的信息完全保密。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自愿咨詢檢測門診(VCT門診)。衛生部門指定的自愿咨詢檢測門診所提供的咨詢和檢測服務都是完全免費的。
自愿咨詢檢測門診通常設在當地疾控中心/醫院/婦幼保健院。部分綜合醫院皮膚性病科可以進行艾滋病檢測,還有一些社會組織也能夠提供免費的艾滋病快速檢測及咨詢服務。
校醫院在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與支持下,在主校區醫院設有VCT門診和HIV初篩實驗室,可免費為學生提供HIV自檢試劑盒或保密、安全、自愿的咨詢與檢測服務。地址:主校區校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402室,聯系方式可通過QQ(1279620074)或鄭州大學防艾團隊志愿者進行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預約咨詢檢測,全程自愿、免費、保密。
(三)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減少艾滋病病毒傳播。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體內病毒復制就已經開始,會逐漸損害全身多個器官,及早治療能夠抑制病毒復制,降低上述損害的發生機會,使免疫功能恢復并保持正常水平,保持較好的身體狀況,減少艾滋病病毒傳播。
四、法律法規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應該得到理解和關心,但故意傳播艾滋病的行為既不道德,又要承擔法律責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項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在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應主動告知性伴或配偶。若繼續同他人發生無保護性行為則為故意傳播。故意隱瞞和傳播艾滋病是一種極其不道德的行為,同時也違反了國家法律關于故意傳播傳染性疾病的規定,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艾滋病防治條例》第38條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傳播艾滋病”。《傳染病防治法》第77條規定,“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