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近期,我省公安機關打掉多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范校園電信詐騙工作,河南省教育廳下發《關于防范校園電信詐騙的提示函》(教安全函〔2022〕183號)文件,要求切實做好防范工作,保護廣大學生不受非法侵害。為有效防范校園電信網絡詐騙,保護大學生合法權益,建設“無詐校園”,根據文件精神和相關工作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防范校園電信詐騙,共同建設無詐校園”主題活動,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防范校園電信詐騙,共同建設無詐校園
二、活動安排
1、加強宣傳教育。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利用典型電信詐騙案例,組織開展專題宣傳警示教育。明確告知學生出租、出借、買賣個人手機卡、銀行卡的風險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引導學生不參與電信詐騙;同時增強學生防騙、識騙、拒騙意識和能力,不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不點開陌生鏈接,不透露自己及家人信息,不向陌生人、陌生賬戶轉賬,不貪圖小便宜,不參與和組織團購優惠返現、刷單返現、掃碼贈品等活動。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思想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攀比消費、盲目消費的不良風氣;強化法治教育,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把防電信詐騙納入日常安全教育,確保防電信詐騙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高防范能力。
2、開展排查整治活動。要常態化對在校學生開展涉電信詐騙風險隱患大排查,組織排查學生出租、出借、買賣個人手機卡、銀行卡情況和受到電信詐騙的線索。要對排查出的電信詐騙風險隱患認真進行登記,積極進行整改,消除安全隱患。發現出租、出借、買賣學生手機卡的,要督促學生主動向輔導員說明情況,積極提供線索;能收回的,堅決收回;不能收回的,到電信部門予以注銷。發現有學生受到電信詐騙的,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幫助學生及時止付挽損。
3、保護學生個人信息。學生的姓名、身份證、電話、家庭住址、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非因學習、生活和工作需要,其他任何人和組織無權獲得。對因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收集學生個人信息的,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嚴格按要求和程序收集、保管及使用,不得擅自擴散和變更用途。要采取多種形式,教育引導學生保護個人信息,做到個人信息不外泄;堅決拒絕他人租借自己的身份證和手機卡、銀行卡,不允許他人以自己的名義開辦手機卡、銀行卡等,確保自身安全。要堅持非必要不開卡、自愿開卡的原則,指導學生審慎開卡,不得強制學生開卡。
4.強化家校社聯動。加強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育人知識的指導,引導家長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養成,同時履行好監護責任,強化對學生身份證和手機卡、銀行卡使用情況的監管,時時掌握使用情況,及時發現異常狀況,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加強與政法、公安等部門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密切配合,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各院(系)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按照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合理策劃,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營造濃厚氛圍,創新活動方法,充分運用宣傳材料、宣傳視頻等生動直觀形式進行宣傳教育,確保教育宣傳活動取得成效,切實維護學生人身財產安全。
2、認真總結。活動結束后,各學院要及時總結,收集相關圖片及文字資料,形成報告,在5月16日之前將活動材料整理發送至學生管理科郵箱:xsgl@zzu.edu.cn。
聯系人:王超 0371-67781112
黨委學生工作部 學生處
2022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