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4日為第六個“國際HPV知曉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讓世界少一份憂慮”。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引發的宮頸癌是威脅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并且可以預防的癌癥。2023年1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十部委印發《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2-2030年)》,到2030年,持續推進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工作;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率達到70%;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治療率達到90%。
為認真貫徹執行《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文件精神和要求,讓我校大學生全面了解HPV、宮頸癌及HPV疫苗的正確知識,我校擬在校園內舉辦第六個“國際HPV知曉日”主題科普宣傳活動,具體事宜如下:
一、時間
2023年3月3日19:00-20:30。
二、地點
主校區法學院一樓模擬法庭。
三、活動內容
1.專家講座:《合理選擇,盡早保護--堅決向宮頸癌說不》,授課專家:劉玉玲,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科門診主任,河南省子宮頸癌防治中心主任。擅長: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尖銳濕疣、宮頸癌早診早治、女性生殖道感染、婦科腫瘤、計劃生育、不孕不育、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等婦科疾病的診治。
2.互動參與性科普宣傳活動。通過脫口秀、素描、漫才等詼諧幽默的演出,植入宮頸癌防治內容,利用脫口秀類節目互動優勢,讓師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歡迎廣大師生前往參與。
鄭州大學醫院
2023年2月28日
后附:宮頸癌防治科普宣傳知識
宮頸癌防治科普宣傳知識
一、宮頸癌的危害性認識
宮頸癌是由HPV(人乳頭瘤病毒)在女性生殖道持續性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國宮頸癌每年新發病例約11萬例,死亡病例近5萬人。在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性生活過早、多性伴、吸煙、長期口服避孕藥等是HPV感染的危險因素。HPV對子宮頸癌的歸因為限度百分比(ARP)可達到100%,而且全球每年由HPV導致的癌癥中子宮頸癌所占比例最高,約占83%。近年來,我國子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雖然HPV感染型別分布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級別子宮頸病變中有差別,但隨著病變嚴重程度的升高,HPV16/18的病例顯著升高。全球約70%的子宮頸癌與HPV16/18有關,2018年西班牙Catalan腫瘤研究所數據顯示中國與全球的結果相似,為69.1%。另有數據顯示,我國與HPV16/18相關的子宮頸鱗癌比例約為84.5%。
二、HPV的傳染病、傳播途徑和高危人群。
(一)傳染源。HPV的傳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攜帶者,尤其是在患者的生殖器皮膚或黏膜內含有HPV病毒,可通過性接觸而傳染給配偶或性伴侶。
(二)傳播途徑。性傳播途徑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性行為中的黏膜接觸也可造成感染。另外,還存在母嬰傳播和皮膚黏膜接觸傳播。
(三)HPV感染的高危人群。HPV感染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其感染率高低取決于人群的年齡和性行為習慣。年輕的性活躍女性子宮頸部位HPV感染率最高,感染高峰年齡在20歲左右。雖然年輕女性的HPV感染及其引起的子宮頸低級別病變的頻率很高,但絕大多數會在短期內自動消失,當然還會反復感染,也可同時感染幾種不同型別HPV。隨著年齡增長,子宮頸HPV感染率明顯下降。我國以人群為基礎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女性存在第二個HPV感染高峰,在40-45歲左右。這一方面與大年齡段女性免疫功能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對新發和既往感染的清除能力下降,從而更容易發生持續性感染有關,另一方面可能與其本人或配偶與新的性伴侶接觸而發生感染有關。
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可能導致宮頸癌。
與其他癌癥不同,宮頸癌是全球目前唯一病因明確且可預防的癌癥。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例(99.7%)都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關。
但并不是所有的HPV病毒都會導致宮頸癌。HPV病毒有200多種類型,臨床上根據致癌性的不同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主要引起子宮頸、肛門、生殖器癌,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和良性病變,包括HPV6/11等。
絕大多數HPV感染為無癥狀的一過性感染,組織學上可表現為子宮頸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即輕度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超過80%的感染可在6-24個月內被機體清除。如果持續感染,則有可能進展為浸潤癌,從HPV感染發展到子宮頸癌的時間各有不同,通常HPV持續感染經過10~20年的自然演化發展為癌。因此,定期篩查很重要,可發現大部分HPV感染導致的癌前病變。可在發現HPV感染后,要注意隨訪觀察和必要的治療,并積極提高自身免疫力。
四、宮頸癌可防可控,接種HPV疫苗聯合定期篩查幾乎可預防所有的宮頸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宮頸癌三級預防如下:
1.一級預防:以開展HPV疫苗接種、健康教育和建立安全性行為為主,首要目標人群是9-14歲女生和次要目標人群(15-45歲)。
2.二級預防:以子宮頸癌篩查和癌前病變治療為主,目標人群是30歲以上女性。
3.三級預防:以治療子宮頸浸潤癌為主。
在預防宮頸癌的三級預防策略中,接種HPV疫苗作為預防宮頸癌的一級預防策略被認為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策略。但當前HPV疫苗還不能預防所有的宮頸癌,也不能消除既有的感染和病變,因此接種疫苗后仍需在適當年齡進行定期篩查,給宮頸癌預防多加一重保障。通過接種HPV疫苗并結合定期篩查(尤其是高危型HPV檢測方法篩查)幾乎可預防和發現所有的宮頸癌前病變!
五、HPV相關疾病的疫苗預防措施
HPV導致子宮頸癌得到證實后,20世紀90年代開始,科研人員致力于HPV疫苗的研發。目前雙價HPV疫苗和四價HPV疫苗已在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上市。2016年、2017年、2018年雙價、四價、九價HPV疫苗先后獲得中國上市許可。
雙價HPV疫苗主要對HPV16/18兩種高危型別有保護作用,四價HPV疫苗在二價HPV疫苗基礎上增加了兩種低危型別HPV6/11,能減少生殖器疣的發生,九價HPV疫苗則在四價的基礎上又增加五種高危型別。在疫苗的選擇上,現有證據表明從公共衛生學角度,雙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在免疫原性,預防HPV16/18相關子宮頸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