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是全國第30個“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主題是“科學補碘三十年,利國利民保健康”。旨在通過宣傳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學補碘知識,使公眾更好地了解持續科學補碘對保護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意義,引導公眾樹立科學補碘的正確理念,主動落實預防碘缺乏病防治措施。
碘,是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碘和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等一樣作為營養素存在于人體,有“智力元素”之稱。雖然它在人體內的含量僅有20—50毫克(平均30毫克),是身體重量的兩百萬分之一,卻是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促進代謝過程、保持機體正常生長發育、保持神經系統功能和智力發育正常的健康保證。缺碘,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精神功能受損、青少年體格發育遲滯等問題。
一、不同時期缺碘的危害
(一)胎兒期缺碘
胎兒所需要的碘全部來自母親,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
(二)新生兒期缺碘
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可致亞克汀病、智力缺陷、聾啞、生長發育障礙等問題。
(三)兒童及青春期缺碘
可致甲狀腺腫、單純性聾啞、損害兒童智力和生長發育等問題。
(四)成人期缺碘
可致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二、缺碘的癥狀
頸部腫脹不適是缺碘最常見的癥狀,被稱為“甲狀腺腫”。有些人還會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刺激性咳嗽等癥狀。
其次,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也是碘缺乏的另一個跡象。如果身體內沒有足夠的碘來制造合成甲狀腺素,就會給身體發出信號,減少運動,吃得更多,儲存能量,燃燒更少的能量。因此,突然肥胖的朋友們一定要當心,切不可大意。
此外,乏力、嗜睡,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等表現,也是碘缺乏比較常見的癥狀,當甲狀腺素水平較低時,身體不能像平時那樣產生足夠的能量,這就會導致能量水平供給不足,讓人感覺疲勞和虛弱。
三、如何科學補碘
要預防以上疾病,最佳方法就是食用碘鹽。食用碘鹽不僅安全、有效、容易推廣,還符合微量、長期、生活化的補碘原則。當然,食用碘鹽補碘也不是越多越好。平時生活需要控制鹽的攝入,每天不應超過5克。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天碘攝入量為150-300微克。
除了食用碘鹽,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多吃海帶、海蜇、紫菜、海苔、菠菜和芹菜等食物來補充碘。而且針對不同人群,補碘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巧用“加減法”。
(一)這些人群需要做“加法”
1、孕婦:孕婦要保證每天碘攝入量200—300微克。
2、嬰幼兒:三歲前補碘最為關鍵。
3、青少年:在身體發育和代謝加速期,補碘需求較大。
(二)這些人群需要做“減法”
1、高碘地區居民
我國高碘地區居民的日攝碘量在800—1000微克以上,無需再補碘。如果碘攝入量過多,易造成甲亢、甲狀腺瘤、甲狀腺炎、甲狀腺囊腫等。
2、甲亢患者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常見有甲亢、甲狀腺炎等)患者,因治療需要遵照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
四、2023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核心信息
(一)碘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素
1.碘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2.甲狀腺激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3.孩子大腦發育從母親懷孕就開始了。胎兒期和嬰幼兒期(1~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聽力障礙、智力損傷等。
4.胎兒所需要的碘全部來自母親,因此,孕婦碘營養不足會造成胎兒缺碘。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
5.妊娠期和哺乳婦女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時補充適量的碘。
6.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二)食用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
7.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環境缺碘,造成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智商50~69),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癥),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
8.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9.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10.自2000年以來,我國完成的各類監測或調查(碘缺乏病、碘鹽監測、高水碘地區調查和高危地區調查)結果顯示,人群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范圍。
7.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環境缺碘,造成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智商50-69個點),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癥),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
8.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9.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10.自2000年以來,我國完成的各類監測或調查(碘缺乏病監測、碘鹽監測、高水碘地區調查和高危地區調查)結果顯示,人群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范圍。
(三)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11.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采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是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徑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
12.相當一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惡性度低,預后良好。患者要聽從臨床醫生要求,進行正確治療或跟蹤觀察。
13.甲狀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隱匿性大且不易被發現。據很多發達國家的尸檢報告,生前未被發現的甲狀腺癌患病率高達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