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范電信詐騙,保護信息安全

電信詐騙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騙取受害人信任,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匯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1.牢記四要四不要:
①四要:
轉賬前要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核對對方身份;
微信支付寶要開啟轉賬延遲到賬功能;
網上聊天要留意系統彈出的防詐騙提醒;
接到可疑電話或發現自己、親友被騙時要及時撥打110。
②四不要:
不要向其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銀行卡和身份證信息;
不要在任何網站接受通緝令、逮捕令、資產凍結令;
不要點擊不明鏈接;
不要將資產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
2.一旦遭遇詐騙,保存好匯款或轉賬時的憑證并立即報警。
二、拒絕校園貸,青春不負債

非法校園貸是指一些不良網絡信貸利用信息宣傳,誘騙在校大學生陷入“套路貸”“高利貸”陷阱,“小貸”滾成“巨債”,并采取威脅、恐嚇甚至暴力方式進行催貸,嚴重危害大學生的生命安全。
1.校園貸往往會讓同學背負上沉重的還款負擔,貸款利息往往要比貸款本金高出許多,校園貸高額的利息,常常令整個家都陷入泥潭。
2.校園貸辦理平臺帶有黑社會性質,若貸款學生未能按照要求歸還貸款本金、貸款利息等欠款,平臺會安排一些人員進行暴力催收,損害學生人身安全。
3.不要相信“裸貸”“學歷貸”等產品,可通過勤工儉學或助學貸款等方式獲得金錢支持。
4.確需貸款要選擇有正規許可的機構辦理,并及時按約還款,維護良好信用。
5.如果發現自己進了校園貸的圈套,請及時向學校老師、父母反映情況,必要情況下,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6.樹立正確金融觀和消費觀,糾正盲目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的錯誤觀念。
三、警惕網絡傳銷,愛財取之有

七大新型網絡傳銷模式:以高利益的誘餌的金融投資理財類傳銷;以互聯網創新為幌子的境外投資類傳銷;以“消費返現”為口號的商城促銷類傳銷;以慈善、公益為名頭實為斂財類傳銷;以保健品、收藏品、投資等為載體的騙老類傳銷;社交平臺內的微商類傳銷;設置高收益推薦獎勵的理財游戲類傳銷。
1.遇到創業投資項目,要仔細研究其商業模式,凡是鼓吹輕松賺大錢,許諾交錢入會、發展人員就能有回報的項目,一定要提高警惕。
2.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判斷,不存僥幸心理,克服貪念欲望。
四、注意細節,規避釣魚郵件風險

釣魚郵件是指黑客偽裝成同事、合作伙伴、朋友、家人等用戶信任的人,誘使用戶回復郵件、點擊嵌入郵件正文的惡意鏈接或者打開郵件附件以植入木馬或間諜程序,進而竊取用戶敏感數據等的一種網絡攻擊活動。
1.盡量避免直接點擊郵件中的不明鏈接;
2.回復郵件時,若回復地址與發信人不同,需謹慎對待;
3.若郵件內容要求提供個人隱私(如:賬戶名、密碼、銀行賬號等),需謹慎對待;
4.不要使用簡單的密碼,如純數字 出生日 手機號碼等;
5.盡量不要使用同一個密碼,不同賬號使用不同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