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文字學會主辦,國家語委科研機構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文學院承辦的中國文字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在主校區召開。來自國家部委、科研院所、高等學校、新聞出版機構的18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12日上午舉行了開幕式。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教育部國家語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德寬,副會長、教育部語信司前副司長王鐵琨,教育部語信司規劃協調處處長王奇,副會長兼秘書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浙江大學張涌泉教授,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宏陽出席。鄭州大學李運富教授主持開幕式。
黃德寬講話。他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漢字研究在繼承傳統“小學”的基礎上,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新要求,取得了全面發展和顯著成就,逐步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現代學科,在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深化漢字理論研究、完善漢字發展史研究、重視漢字與中華歷史文化關系研究以及建立專業學術團體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王奇講話。她指出,語言文字學研究與歷史文化傳承、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民族統一以及國民素質提高等方面息息相關,實施國家語言文字“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了巨大成績。她還對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圓滿完成教育部國家語委重大委托項目《甲骨春秋——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表示了高度贊賞。
吳宏陽致辭。他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介紹了河南省、鄭州市的建設發展情況,以及鄭州大學基本情況和語言文字學科發展現狀。他指出,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中國文字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在漢字的故鄉河南召開,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希望與會學者傳經送寶,共同推動語言文字學科的建設事業再上新臺階。
本次會議為期2天,以大會報告、分組討論等形式交流。會議收到論文150多篇,內容以古文字為主,同時涉及近代漢字、現代漢字、少數民族地區漢字、域外漢字、比較漢字與漢字理論等廣泛領域。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曹錦炎教授、陜西師范大學副校長黨懷興教授、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黃天樹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中國語言文字學研究所所長王貴元教授、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國教授、臺灣師范大學季旭升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北京語言大學萬業馨教授、西南大學漢語文獻研究所原所長喻遂生教授、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黃錫全教授分別做了大會報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河北大學現代漢字研究中心主任楊寶忠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王貴元教授分別主持了報告會。

中國文字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在鄭州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