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動學校一流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高地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推動2022年工作開局破題,2月16日至17日,鄭州大學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深化改革與能力提升”第十屆院長論壇暨2022年度學校工作務虛會。省政協副主席、校黨委書記、校長劉炯天在主校區第一報告廳主持會議并講話,全體校領導出席,各中層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機關部門副職,各院(系)、科研機構及各直屬、附屬單位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學科帶頭人線上參加會議。
聚焦論壇主題,會議特邀3位嘉賓作報告。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教授以《廣西大學學科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為題,從學科和專業優化調整方面介紹了廣西大學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實踐。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以《西湖大學的改革之路》為題,從改革背景與意義、改革初心與使命、改革實踐與成效三個層面,介紹了西湖大學的辦學模式、治理體系和制度設計。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教授以《大學治理的實踐與思考——對清華大學治理特點的初步認識》為題,介紹了清華大學在大學治理方面的改革舉措。
發展規劃處等7個機關部門和醫學科學院等44個院系負責同志緊緊圍繞“深化改革與能力提升”主題,以前瞻30年的視野和格局看問題、謀對策、提方案,為在學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贏得歷史主動貢獻智慧力量。與會校領導根據各部門、各單位負責同志發言,結合各自分管工作進行現場點評和答疑解惑。
會上,劉炯天以《牢記初心 勇毅前行 扎實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全面建設進程 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為題,系統總結一流大學第一輪建設周期取得的成效,謀劃部署世界一流大學第二輪建設周期及2022年重點工作。
圍繞“過去我們干了什么”,劉炯天說,近年來,學校堅持以一流建設為主線,確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定位,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加快轉型發展與內涵建設步伐,辦學質量與水平、創新與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研究型大學治理體系,高標準完成第一個建設周期任務。
圍繞“今年我們要干什么”,劉炯天表示,要以“230”工程為引領,推進創新高地與學科高峰建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攥緊拳頭實現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在中原大地起高峰。
一是全面實施“1451”建設與改革“雙方案”,錨定學校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一個發展目標”,推進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型大學轉型期的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匯聚與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對標新型研究型大學治理體系建設與體制機制改革“四項建設任務”,打造基礎研究高地、戰略技術高地、生命科學高地、人文社科高地、資源與人才匯聚高地“五大創新高地”,落實立德樹人“一項根本任務”,服務支撐國家創新高地建設。
二是全面實施“13530”體制機制改革方案,確立前瞻30年發展、謀取30位地位“1”個目標,聚焦堅持立德樹人、建設創新高地、打造人才高峰“3”大任務,推進大學治理、學科創建、創新能力、師資建設、人才培養“5”大改革專項,推動一流治理、一流學科、一流創新、一流師資、一流人才“30”項改革事項,強化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建設。
三是全面啟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提升政治把握、學科建設、師資建設、創新服務、學校治理、人才培養“六大能力”,鍛造扎扎實實、擔當作為,站位一流、追求卓越,公職公權、公平公正,摒棄口號、躬身入局,放下身架、真誠服務力戒推諉、履職盡責“六大作風”,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實現一流標準、一流作風、一流服務。
圍繞“我們為什么這么干”,劉炯天指出,要以前瞻30年的戰略視野,理解和把握學校發展的三個“位”。一要深刻認識學校所處的進入全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新階段的歷史方位;二要準確把握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成為區域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辦學定位;三要奮力實現到2025年綜合實力逼近全國高校前30位的目標地位。
劉炯天對2022年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他強調,要面向“十四五”,重點做好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國家創新高地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把創新論文寫到祖國大地上、新型研究型大學治理、確保校園平安與后勤保障有力八個方面的工作,推動“雙一流”建設實現新提升、開創新格局。(任然 撰稿 魏洪波 張寧 攝影)

鄭州大學召開第十屆院長論壇暨2022年度學校工作務虛會

省政協副主席、校黨委書記、校長劉炯天講話

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教授做線上報告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做線上報告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教授做線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