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等出席大會并致詞。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主任、鄭州大學何季麟院士榮獲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季麟院士是我國稀有金屬冶金與新材料學科帶頭人,鉭鈮鈹鈦金屬冶金與新材料領域著名專家。扎根寧夏50年,于上世紀70年代,主持研發了五種獨特的攪拌鈉還原鉭粉生產新工藝新技術,80年代轉化生產,至今沿用為我國鉭粉規?;a主體工藝技術。他在鉭鈮鈹鈦等新材料加工方向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建立了國內首條高能物理大科學工程用高RRR值高純鈮射頻超導加速腔、半導體用鉭鈮濺射靶材、平板顯示用ITO靶材、熱核聚變反應堆(ITER等)用鈹材生產線,解決“卡脖子”滿足國內需求并批量出口國際市場。
何季麟院士受聘鄭州大學后,帶領“綠色選冶與加工”團隊拓寬鋁銅鎂鉬鈦冶金、高純粉體與高端合金新材料及固廢循環利用材料學科研究新方向,主持“平板顯示用高性能ITO靶材關鍵技術及工程化”集成性研究成果獲202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何季麟院士共獲5項國家二、三等和7項省部一等科技進步與技術發明獎。在國際鉭鈮研究中心年會(入編國際TIC期刊)、國內材料導報、稀有金屬、世界有色金屬等期刊發表論文69篇。
何季麟院士不僅是一位有著創新精神的科學家,也是一位有著家國情懷的老教師。他經常對青年教師說:“我們要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做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的科研工作?!?他堅持為本科生上課,從賀蘭山下的故事講起,激發本科生的材料報國夢。他先后指導研究生60余名,課題以國家需求為研究方向,把產學研用相結合,將技術充分利用在生產之中,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團隊于2022年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022年,由鄭州大學牽頭組建的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成立,由何季麟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他帶領團隊為打造國家關鍵金屬創新高地再次出發。經過一年的發展,實驗室以多種關鍵金屬為核心,設立6大研究方向,開展關鍵金屬“選-冶-材”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打通國家需求的“卡脖子”金屬產業鏈條,實現關鍵金屬領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于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杰出科學家,服務于國家現代化建設。29年來,共遴選獎勵152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為我國社會力量創建科技獎項的成功范例,為激發我國科技發展的活力、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劉昊 制圖)
